快訊

快移車!中颱小犬逼近 北市水門下午5點只出不進晚間9點拖吊

捲「Linbay好油」版主自導自演恐嚇案 黃國昌現身說話了

中颱小犬進逼!陸警範圍擴大增加「這縣市」 花東總雨量估逾千毫米

密件案遭聯邦起訴 路透分析川普可能答辯角度

美國前總統川普2021年卸任離開白宮後將機密文件非法帶至位於佛州的寓所,遭聯邦起訴刑事犯罪。(美聯社)
美國前總統川普2021年卸任離開白宮後將機密文件非法帶至位於佛州的寓所,遭聯邦起訴刑事犯罪。(美聯社)

美國前總統川普2021年卸任離開白宮後將機密文件非法帶至位於佛州的寓所,遭聯邦起訴刑事犯罪。路透社列舉川普面臨的指控,並分析可能的答辯說詞。

● 川普犯行為何?

今天公布的起訴書中,川普被控犯下38項犯行,包括非法持有國防機密觸犯間諜法、串謀妨害司法以及對調查人員做不實陳述等。

川普於2022年1月同意歸還15箱文件給國家檔案和紀錄管理局(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Administration),官員後來在這些文件中發現有超過700頁文件被標註為機密。

聯邦調查局(FBI)去年8月前往位於棕櫚灘(PalmBeach)的川普海湖俱樂部住處搜索,另查扣約1萬3000頁文件,其中約100份有機密標示。在這大約100份密件中更有部分被標註為保密等級最高的「最高機密」(top secret)。

● 川普面臨哪些控罪?

川普面臨的指控中,最嚴重者莫過於依觸犯「間諜法」(Espionage Act)遭起訴的31項犯行;間諜法將未經授權持有國防資訊定為刑事犯罪,最高可判刑10年。

川普另被控犯下數項妨害司法罪行,任何「企圖阻礙、阻撓或干預」調查的行為都被視為刑事犯罪。

要證明控罪內容,檢方須證明川普的行為是出於蓄意,且他目的是要阻礙調查,無論成功與否。

● 川普可能的答辯

川普聲稱這整起調查是出於政治動機的「獵巫」,可能會以現任總統拜登和前副總統彭斯(MikePence)卸任後同樣被人發現在家中持有密件卻未獲控罪,主張自己遭選擇性起訴。拜登的機密文件是來自他擔任副總統和聯邦參議員時期的資料。

但要證明所謂選擇性起訴的法律難度不低。法律專家指出,這類主張最後往往以失敗告終,因被告必須證明他們是出於武斷原因被刻意針對,且檢察官無視他人類似情況。

有別於川普的是,拜登和彭斯都立刻返還手頭敏感文件,並配合檢方搜索是否還有漏網之魚。司法部正在調查拜登的案子,針對彭斯的調查則已於6月1日撤銷。

川普此前聲稱,他在搬動這些密件前已將其解密。總統固然有將檔案解密或列為機密的最終權限,但通常會形諸文字並經過制度性管道為之,反觀川普至今沒拿出他已將相關檔案解密的證據。

至於妨害司法方面,川普可能會主張自己只是聽從律師的合理法律建議行事,沒有犯罪意圖。他也可以試圖把責任歸咎於下屬,或指控下屬咨意行事。

川普 拜登 司法 美國 FBI

延伸閱讀

川普帶走密件 1場會議錄音檔成關鍵證據

川普遭起訴 自稱「無辜的男人」第一時間啟動募款

起訴書揭露:川普擅把密件亂堆廁所、炫耀軍機

川普密件案起訴選在佛州非華府 各有利弊

相關新聞

汽車工會喊加薪4成 拜登到場挺

美國總統拜登廿六日到密西根州底特律市力挺罷工中的聯合汽車工會(UAW),要求罷工的汽車工人們「挺住」,成為首位出席罷工活...

華郵民調 拜登輸川普10個百分點

華盛頓郵報廿四日報導,根據華郵和美國廣播公司(ABC)十五日至廿日實施的最新全國民調,總統拜登支持度以四成二對五成二,落...

「我不確定飛機在哪」美陸戰隊F-35失事 飛官跳傘後報案錄音曝光

美國陸戰隊一架F-35戰機日前在南卡羅來納州上空失事,飛官成功彈射跳傘逃生獲救,軍方則因上網公開協尋墜機地點挨轟。媒體2...

美駐日大使重砲批習 白宮叫停

美國駐日本大使易曼紐日前在社群平台連連重砲批評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引起關注;國家廣播公司(NBC)新聞網報導,美國總...

美助理防長:北京鎖台將會失敗

美國國防部亞太事務助理部長瑞特納十九日在眾院軍事委員會作證時表示,國防部目前正在和政府其他單位、盟國等合作強化在台灣海峽...

美賓州殺人犯越獄逃亡近兩周 母親受訪曝「早已接受生存訓練」

上月底從美國賓州切斯特郡監獄(Chester County Prison)逃獄的巴西籍殺人犯卡瓦坎特(Danelo Ca...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