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中颱瑪娃緩慢前進 今天東、西半部天氣兩樣情

一人失能全家破產 「零家庭照顧者」危機來臨

美再傳校園槍擊慘劇 民眾討論學校設裝甲安全室

一名攜帶重型武器的槍手27日闖入田納西州首府納希維爾的私人小學聖約學校開槍,造成3名年幼孩童與3名教職員工死亡,震驚全美。 美聯社
一名攜帶重型武器的槍手27日闖入田納西州首府納希維爾的私人小學聖約學校開槍,造成3名年幼孩童與3名教職員工死亡,震驚全美。 美聯社

美國再傳校園槍擊,事件餘波盪漾,如何確保兒童安全的論戰再起,民眾探討的面向從槍枝管制建議,到在校園內設置裝甲安全室,不一而足。

一名攜帶重型武器的槍手27日闖入田納西州首府納希維爾(Nashville)的私人小學聖約學校(TheCovenant School)開槍,造成3名年幼孩童與3名教職員工死亡,震驚全美。法新社整理相關討論的建議如下:

●禁止攻擊性武器

發生6死槍擊案的聖約學校是一所小型基督教學校,槍手持有的7把槍全都是合法購入。警方表示,28歲槍手赫爾(Audrey Hale)行凶時攜帶其中兩把突擊步槍和一把手槍。

某些討論認為,這更凸顯出禁用本來應該是戰場武器、會造成最大傷亡的突擊步槍有其必要性,民主黨籍總統拜登早已長期主張實施這樣的禁令。他27日老調重彈,要求國會通過立法、別再拖延。

但是國會聯邦眾議院目前由共和黨主導,上述呼籲截至目前被置若罔聞。共和黨大體上主張槍管違反憲法賦予的擁槍權。

●金屬探測儀和安全室

全美流通槍枝數超過4億支,因為無法阻止槍枝擴散,許多學校只能自行升高維安。

據美國教育統計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Statistics),97%學校已經對進入建築進行管制,57%管制進入校園。

然而槍擊案仍時有所聞,有的學校因而對校園加強防禦工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去年報導,研究顯示,學校為防範大規模槍擊,每年用於強化安全作為的金額達數十億美元。

設置金屬探測儀也日益普遍。據美國教育統計中心,近15%高中、10%初中都已安裝金屬探測儀。而且每次有悲劇發生,就會有更多學校這麼做。維吉尼亞州1月發生6歲學童槍擊教師後,維州紐波特紐斯郡(Newport News)學校當局就決定在所有學校全面進行安裝。

逾9成學校已經安裝監視攝影機,有的還有先進警報系統。

阿肯色州和阿拉巴馬州有些學校甚至已經開始設置裝甲「安全室」,萬一發生龍捲風或槍擊案,學生就可以躲進裡頭。

然而,專家和家長早已針對諸如此類安全措施可能對兒童造成的影響爭論多時。

41歲護理師魏爾福(Stacie Wilford)女兒的學校離聖約學校不遠。她表示,校方27日以電郵通知所有家長,從現在起,上課期間教室的門一律上鎖。

魏爾福告訴法新社:「女兒告訴我,『媽媽,在學校我會害怕去上廁所』。所以,這真的煩死人了。」

槍擊 槍枝管制 美國

延伸閱讀

「我計畫今天死」田州槍手作案前社群遺言曝光

田州小學槍案/槍手母親 至少兩度在社媒呼籲「控槍」

田納西槍手家藏7把槍 拜登:多數人反對擁有步槍

【Daily Podcast】美國納許維爾校園槍擊案更新:槍手背景、警方修正「跨性別」說法|墨西哥移民居留所縱火40人死亡

相關新聞

拜登、麥卡錫 債限達協議

拜登政府和共和黨的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麥卡錫,終於在廿七日就提高舉債上限達成原則性協議,避免聯邦政府在六月初陷入倒債危機,...

雷蒙多會王文濤 美中強化交流

中國大陸商務部長王文濤廿五日在華府會晤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美國商務部說明,雙方就美中經貿關係展開坦率而實質的討論;雷蒙多...

美墨邊境恐湧入大批非法移民 德州派國民兵攔截

美國在COVID-19疫情期間實施限制非法移民入境的規定,即將於本週失效,預期移民將大量湧入。德州州長艾波特今天下令數百...

多家外媒獲頒普立茲新聞獎!美聯社揭露俄烏慘況奪「最大獎」

美聯社8日憑藉其對烏克蘭戰爭的報導贏得2項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包括對烏克蘭被圍攻的港口城市馬立波(...

挺川普媒體崩盤?福斯新聞開除主播斷尾求生

力挺川普的美國福斯新聞網,近日才因「多明尼恩投票系統」(Dominion Voting Systems)訴訟案被判涉嫌散布2020總統大選計票的不實指控,而支付高達7.875億美元和解金。然而,面對聲望慘跌,福斯日前更是斷尾求生,宣布將與頭牌主持人卡爾森(Tucker Carlson)分手。令人好奇,是否意謂著美國保守派媒體已崩盤?

罕見沙塵暴來襲!美國伊利諾州百輛車連環撞 至少6死30傷

受到一場罕見沙塵暴影響,美國伊利諾州南部的55號州際公路5月1日能見度近乎零,引發涉及大約20輛商用車、40至60輛客車...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