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馬前總統上午赴中山陵拜謁 敬獻花籃這樣署名

到底誰下令可射狒狒?獵人稱是他說「那就開」

獨/狒狒現場開槍因這原因! 林男手邊只有獵槍「自行前往」成各說各話關鍵

美國加州除夕槍擊案 居民:持槍濫射不該是美國常態

加州蒙特瑞公園市一處舞廳21日晚間發生重大槍擊案,造成11人喪命、9人受傷,再次引發全美槍枝管制呼聲。圖為民眾為罹難者獻花哀悼。 歐新社
加州蒙特瑞公園市一處舞廳21日晚間發生重大槍擊案,造成11人喪命、9人受傷,再次引發全美槍枝管制呼聲。圖為民眾為罹難者獻花哀悼。 歐新社

加州蒙特瑞公園市21日發生11死槍擊案,24日一場追思會上聚集數百人,居民沉痛呼籲「槍擊案不該是美國常態」,要求政府加強槍枝管制

洛杉磯市東邊近郊的蒙特瑞公園市(MontereyPark)21日發生槍擊案,大規模濫射事件罕見發生在亞裔聚居的區域,又是農曆春節的除夕夜,消息震驚全美。

距事發地點僅幾百公尺的市政中心24日晚間聚集數百人出席追悼活動,並為傷者祈福。大批鮮花、蠟燭堆滿廣場一角,11位罹難者名字分別寫在板子,供親友寫字留言,另設置傳統香案供人憑弔。

居民互相撫慰,化解心中的震驚與不捨外,要求政府加強管制槍枝是現場的共同話題。留言板上有人寫下「不要再有槍了」,有人手拿板子寫著「問題出在槍枝」。

經常出席民權運動、來自香港的移民劉雅雅(AnnLau)向中央社記者表示:「我們不能接受這樣的事情發生,我們不應該讓這樣的事情變成常態。」

劉雅雅感嘆,身為華裔移民,很多人抱著美國夢,想要成為美國人,但不幸的是「突然間我們用這種方式,變成了美國暴力文化的一份子」。

劉雅雅強調,絕對不能有「又是另一起槍擊案」這種心態,因為每一次發生槍擊,對於受害者家庭來說都是難以承受的傷痛。

她呼籲大眾:「每個人都要認知,每一條生命都很珍貴,奪走別人的生命不應該是一件常態,持槍濫射不應該是常態。這對亞裔美國人來說是不可接受的事。」

加州台灣同鄉聯誼會長王竹青同樣呼籲,政府應該加強管制槍枝,「希望各州都像加州一樣嚴格」。儘管加州已經是最嚴格,但鄰近幾州槍枝管制寬鬆,經常成為治安破口。

王竹青說,這是他的新年願望,不奢求美國對槍枝的態度有革命性的改變,務實來看,他只希望國會議員努力一點,把各州的管制標準變成跟加州一樣嚴格就好。

王竹青舉例,隨著案情越來越明朗,現在發現槍手可能因為個人恩怨、感情糾紛行兇,造成這麼多人陪著丟掉寶貴生命。他說:「我們身邊總會有瘋狂的人,但如果他們手上拿的不是槍,就不會造成這麼大的傷害。」

加州居民、舞廳常客趙瑞華向中央社記者表示,政府與國會應該好好思考槍枝管制的問題。

趙瑞華說,舞星大舞廳是一個健康的地方,經常有國際的專業人士來訪,指導拉丁舞、國標舞,她常到這裡跳舞當作運動,許多年長者在這裡享受退休生活,在過年期間發生這樣的事情,讓當地社區難以接受。

槍枝管制 美國 槍擊

延伸閱讀

【Daily Podcast】美國加州蒙特利公園市槍擊案:10人死亡、兇手已證實自殺身亡

加州「小台北」槍擊案 槍手疑開槍自殺倒臥方向盤

加州槍擊案槍手照片曝光!戴眼鏡亞裔中年男 外型高瘦斯文

加州「小台北」爆10死槍擊案 大批警力包圍凶嫌對峙

相關新聞

美國教會學校槍擊案釀6死 遭擊斃槍手為28歲變性校友

美國田納西州納什維爾(Nashville)一間私立教會小學27日發生槍擊案,一名28歲跨性別女子持槍進入校園,殺害三名9...

佛州州長:台灣是美關鍵利益

美國共和黨籍的佛羅里達州州長德桑提斯受訪時表示,他相信台灣是美國的「關鍵利益」,同時設法修正俄烏衝突是「領土糾紛」的爭議...

美情報總監:習近平新任期恐更強硬

美國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八日對國會議員表示,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第三任期,會持續推動統一台灣,並更強硬對抗美國對台灣的...

美國6歲男童槍擊老師成重傷 當地檢方不打算起訴原因曝光

美國維吉尼亞州紐波特紐斯市(Newport News, VA)1月發生6歲男童在學校向教師開槍的事件,當地檢察官8日表示...

布林肯:台海危機 非中國內政

俄烏戰爭屆滿一周年之際,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廿三日表示,全球之所以非常擔心台海爆發危機,是因這不是中國宣稱,基於主權的「內政...

大材小用?美軍造價上千萬元飛彈疑打下364元民間氣球 製造商回應了

「飛航周刊」(Aviation Week,前譯航空雙周刊)17日報導,美軍戰機上周末用響尾蛇(Sidewinder)飛彈擊落三具不明飛行物,其中一具可能是「北伊利諾瓶蓋氣球旅」(NIBBB,前譯瓶蓋氣球組)施放的氣球,每具售價在12到180元之間,製造商曾想接洽美軍及聯邦調查局(FBI),但不得其門而入,廠商表示,響尾蛇飛彈每枚43萬9000元,打氣球似乎殊為可惜。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