墮胎權裁決意見書草稿外洩 最高法院8個月查不出洩密者
最高法院調查墮胎權裁決洩密事件,發現安全措施鬆散、職員口風不緊等缺失,卻查不出誰把裁決意見書的草本洩漏給政治媒體Politico。
最高院在首席大法官羅伯茲(John Roberts)指示下,經過八個月的調查,約談了126人次,包括九名大法官,20日發布23頁的調查報告。
報告結論說,最高院內可接觸敏感資訊的人太多,保密規定卻太落伍,譬如,誰在處理或接觸機密,居然沒有追蹤列管機制。
另外,院內員工不夠謹慎,無意中跟配偶聊起「還在起草的意見書或(大法官)投票比數」的情況,也出現過。
新冠病疫也有牽連。報告說,避疫期間,很多人在家上班,加上最高法院的「安全漏洞」,要從法院大樓和法院網路系統拿走機密資料,實在太容易。
報告排除機密檔案被駭客竊走的可能,但不排除「在不經意間被洩漏出去」的可能,譬如「被放到最高法院大樓裡面或外面的公共空間。」
院內97名員工約談126次,主要查問他們和記者—尤其Politico的記者—之間的關係,每人都須簽具切結書,保證沒有洩密,說謊可能被控偽證罪。負責調查的最高院警長柯莉(Gail Curley)說,只有九名大法官沒有必要簽切結書。
事發後,民主黨和共和黨政客互相指責並懷疑對方陣營的大法官洩密,社群媒體也紛紛「點名」和Politico交情甚篤的可能職員。調查人員當然沒放過任何一條線索,但也找不到證據,足以證實甚囂塵上的種種傳言。
找不到「罪嫌」,難道就此結案?報告說,不會,調查只是「告一段落」,力度雖然減小,「調查人員還會繼續研判、處理已收集到的電子資料,」也會繼續追查另外幾條線索,只要發現新證據或新線索,調查工作就不會停止。
報告的最後一段說,「在未來某個時間點,目前持續進行的調查與分析也許會產出更多線索,也許這些線索最後會讓我們找到洩密的源頭。」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