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反墮胎草案誰洩密?高院調查8個月 報告出爐揭恐與「疫情」有關

Politico去年5月2日公布意見草案後,不到24小時,首席大法官羅伯茲(John Roberts)即證實草案的真實性;面對這起空前完整的意見草案洩露事件,羅伯茲指責這是「嚴重背信」,他立即指派最高法院法警長蓋兒‧科里(Gail Curley)領導調查。
羅伯茲還要求前國土安全部長、前聯邦法官切爾托夫(Michael Chertoff)評估調查結果;切爾托夫透過最高法院聲明表示,調查很徹底。
根據法院官網發布的23頁文件指稱,調查人員「對97名員工進行了126次正式約談,所有員工都在宣誓聲明中否認透露意見草案」;但有些員工在「承認曾將意見草案或投票結果告知配偶」後,修改了書面聲明。
法院表示,目前不排除該意見草案是在無意中洩露的;「例如被留在建築物內外的公共場所」。
社群媒體對洩密者身分有過各種大膽猜測,但調查人員仔細查看法院工作人員與記者之間的聯繫,沒有發現任何證據可以證實那些猜測。
在檢查了法院電腦、網路、印表機及可用的通訊和文本日誌後,調查得出結論認為,「法院資訊技術(IT)系統不太可能被法院以外人士不當登入使用」。
但報告指出,隨著新冠疫情和在家工作型態轉變,「故意和意外洩露法院敏感訊息的風險」增加了;越來越多人在家工作以及法院安全政策漏洞,創造了一種環境,「在這種環境下,敏感訊息很容易從大樓和法院 IT 網絡中刪除」。
報告指稱,調查人員還在繼續審查和處理已收集到的電子數據,其他相關調查也仍在進行中。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