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反墮胎草案誰洩密?高院調查8個月 報告出爐揭恐與「疫情」有關

推翻羅訴韋德案意見草案遭洩露,高院也開始調查洩密者到底是誰,但八個月過去調查仍未有結果。(Getty Images)
推翻羅訴韋德案意見草案遭洩露,高院也開始調查洩密者到底是誰,但八個月過去調查仍未有結果。(Getty Images)

推翻羅訴韋德案意見草案遭洩露,高院也開始調查洩密者到底是誰,但八個月過去調查仍未有結果。路透社
推翻羅訴韋德案意見草案遭洩露,高院也開始調查洩密者到底是誰,但八個月過去調查仍未有結果。路透社
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八個月前爆炸性洩露最高法院大法官艾里托(Samuel Alito)推翻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的意見草案,引發風暴,高院也開始調查洩密者到底是誰;高院19日表示,「迄今仍無法透過大量證據確定責任人」,但調查仍在繼續進行中。

Politico去年5月2日公布意見草案後,不到24小時,首席大法官羅伯茲(John Roberts)即證實草案的真實性;面對這起空前完整的意見草案洩露事件,羅伯茲指責這是「嚴重背信」,他立即指派最高法院法警長蓋兒‧科里(Gail Curley)領導調查。

羅伯茲還要求前國土安全部長、前聯邦法官切爾托夫(Michael Chertoff)評估調查結果;切爾托夫透過最高法院聲明表示,調查很徹底。

根據法院官網發布的23頁文件指稱,調查人員「對97名員工進行了126次正式約談,所有員工都在宣誓聲明中否認透露意見草案」;但有些員工在「承認曾將意見草案或投票結果告知配偶」後,修改了書面聲明。

法院表示,目前不排除該意見草案是在無意中洩露的;「例如被留在建築物內外的公共場所」。

社群媒體對洩密者身分有過各種大膽猜測,但調查人員仔細查看法院工作人員與記者之間的聯繫,沒有發現任何證據可以證實那些猜測。

在檢查了法院電腦、網路、印表機及可用的通訊和文本日誌後,調查得出結論認為,「法院資訊技術(IT)系統不太可能被法院以外人士不當登入使用」。

但報告指出,隨著新冠疫情和在家工作型態轉變,「故意和意外洩露法院敏感訊息的風險」增加了;越來越多人在家工作以及法院安全政策漏洞,創造了一種環境,「在這種環境下,敏感訊息很容易從大樓和法院 IT 網絡中刪除」。

報告指稱,調查人員還在繼續審查和處理已收集到的電子數據,其他相關調查也仍在進行中。

大法官

延伸閱讀

義商人和空姐爭親權 最高法院「1理由」裁定女童能留在台灣過年

立委提發現金條例補助台船一船55億 藍:綁樁作文比賽

柯建銘:最快4月才能發現金 藍委嗆:立法院過年要加班,也奉陪到底

國民黨竹縣議員張益生坦承收錢 高院認無羈押必要駁檢抗告

相關新聞

只是喝止他們別放煙火…3名美海軍陸戰隊員慘遭30名青少年圍毆

美國三名海軍陸戰隊成員喝止一群少年在碼頭放煙火,結果慘遭30名青少年圍毆痛打,目前已有五人被捕。《8視界新聞網》根據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報導,上周六(27日)是美國陣亡將士紀念日...

美國中情局長 5月密訪大陸

英國金融時報率先報導美國中央情報局長伯恩斯五月祕密訪問中國,並與中方情報官員會談後,美國政府匿名官員二日證實這項報導。拜...

拜登、麥卡錫 債限達協議

拜登政府和共和黨的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麥卡錫,終於在廿七日就提高舉債上限達成原則性協議,避免聯邦政府在六月初陷入倒債危機,...

雷蒙多會王文濤 美中強化交流

中國大陸商務部長王文濤廿五日在華府會晤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美國商務部說明,雙方就美中經貿關係展開坦率而實質的討論;雷蒙多...

美墨邊境恐湧入大批非法移民 德州派國民兵攔截

美國在COVID-19疫情期間實施限制非法移民入境的規定,即將於本週失效,預期移民將大量湧入。德州州長艾波特今天下令數百...

多家外媒獲頒普立茲新聞獎!美聯社揭露俄烏慘況奪「最大獎」

美聯社8日憑藉其對烏克蘭戰爭的報導贏得2項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包括對烏克蘭被圍攻的港口城市馬立波(...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