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債明日觸頂…將調高舉債上限?麥卡錫、拜登過招

由共和黨主導的眾院對聯邦總預算優先順序與白宮暫時無法協調,產生債務違約,聯邦政府面臨可能再次暫時關門的危機。美聯社
由共和黨主導的眾院對聯邦總預算優先順序與白宮暫時無法協調,產生債務違約,聯邦政府面臨可能再次暫時關門的危機。美聯社

31.4兆國債 GDP的120%

舉債上限是否提高,共和黨民主黨面臨攤牌時刻。美國國債1月19日將達到法定債務上限,兩黨國會議員現正針對政府支出展開緊鑼密鼓協商,國會將決定是否同意31.4兆(美元)國債上限進一步調高。31.4兆(美元)的金額約為美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20%。

共和黨重返眾院多數黨之後,國債上限問題將是新任眾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與美國總統拜登的重大立法首度過招。

麥卡錫17日接受福斯新聞網(Fox News)訪問時說:「這是我們改變行為的時刻。」

財部非常手段 頂多撐到6月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提出警告,美國將於1月19日達到法定債務上限,屆時如果國會未採取行動,她將無法繼續舉債。她表示,財政部將祭出「非常手段」(extraordinary measures)確保政府得以繼續運作,但如此權宜之計最多只能撐到今年6月。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表示法定債務上限19日觸頂,財政部將先採非常現金管理措施,但盼國會採取必要行動。美聯社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表示法定債務上限19日觸頂,財政部將先採非常現金管理措施,但盼國會採取必要行動。美聯社

一旦經費用罄,美國將陷入無法履行債務的違約危機,除非國會與白宮同意調高政府的舉債上限。

共和黨交換條件:刪減支出

麥卡錫先前表示,共和黨眾院同僚同意調高舉債上限的唯一情況,就是以刪減政府支出做為交換條件。麥卡錫爭取出任眾院議長的過程中,對共和黨內極右派做出讓步,如今只須一名眾議員提案,就能啟動要求罷免議長的議事程序。這項改變讓有著時間壓力的國債上限協商,變得更加棘手。

白宮:調高舉債不應有但書

如果美國發生違約,美國經濟幾乎將立即跌落衰退,時間點則是全球經濟仍然動盪之際,通貨膨脹居高不下。

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分析,共和黨極右派眾議員雖強調不希望美國走上違約,但同意調高國債上限的條件,卻可能難以讓拜登及民主黨居多數的參院接受;白宮方面的態度是,國會應該在沒有附加但書的前提下,同意調高舉債上限。

因為美國聯邦預算未過,華府國家動物圓曾在2019年1月被迫暫時關門,貼出謝絕遊客的公告。路透
因為美國聯邦預算未過,華府國家動物圓曾在2019年1月被迫暫時關門,貼出謝絕遊客的公告。路透

兩黨分歧 人民將承擔嚴重後果

報導指出,兩黨看法嚴重分歧,後果卻可能極為慘重,下場恐將包括股市暴跌、經濟衰退、消費者承受利息升高的負擔、美元變得疲弱、美國信用遭到降級、美國政府無法履行國防經費及發放社安金等義務。

法定債務上限的規定源於1917年,政府達到舉債上限且預算用完之後,美國國會必須同意提高國債上限,讓聯邦政府能夠繼續舉債以履行義務。共和黨曾多次反對調高舉債上限,但最後總是在期限之前解決問題。

美國 共和黨 民主黨 白宮 麥卡錫 債務 拜登 葉倫

相關新聞

佛州州長:台灣是美關鍵利益

美國共和黨籍的佛羅里達州州長德桑提斯受訪時表示,他相信台灣是美國的「關鍵利益」,同時設法修正俄烏衝突是「領土糾紛」的爭議...

美情報總監:習近平新任期恐更強硬

美國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八日對國會議員表示,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第三任期,會持續推動統一台灣,並更強硬對抗美國對台灣的...

美國6歲男童槍擊老師成重傷 當地檢方不打算起訴原因曝光

美國維吉尼亞州紐波特紐斯市(Newport News, VA)1月發生6歲男童在學校向教師開槍的事件,當地檢察官8日表示...

布林肯:台海危機 非中國內政

俄烏戰爭屆滿一周年之際,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廿三日表示,全球之所以非常擔心台海爆發危機,是因這不是中國宣稱,基於主權的「內政...

大材小用?美軍造價上千萬元飛彈疑打下364元民間氣球 製造商回應了

「飛航周刊」(Aviation Week,前譯航空雙周刊)17日報導,美軍戰機上周末用響尾蛇(Sidewinder)飛彈擊落三具不明飛行物,其中一具可能是「北伊利諾瓶蓋氣球旅」(NIBBB,前譯瓶蓋氣球組)施放的氣球,每具售價在12到180元之間,製造商曾想接洽美軍及聯邦調查局(FBI),但不得其門而入,廠商表示,響尾蛇飛彈每枚43萬9000元,打氣球似乎殊為可惜。

非法雇傭超過100名孩童從事危險工作 美國食品衛生公司挨罰4558萬元

美國勞工部17日表示,美國最大食品衛生公司之一的包裝工衛生服務公司(Packers Sanitation Service...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