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最高層頻「犯錯」 機密文件管理機制太龐雜?

希拉蕊‧柯林頓 (Hillary Clinton)因使用含機密信息的私人電子郵件,總統夢破滅;川普離開白宮後拒將絕密文件歸還政府,如今冒著刑事指控風險;現在美國總統拜登也因在家裡及辦公室發現機密文件面臨調查;這三種情況雖不大相同,卻顯示在華府「機密」等同於「爭議」,「文件管理」一直是美國最高層政治反覆出現爭議的根源。
美聯社報導,當人們發現最高層處理官方機密文件如此笨拙或狂妄之際,同時也注意到,聯邦政府建立的儲存保護機密訊息機制,似已發展成一個龐雜笨重、甚至難以管理的系統。國安事件律師札伊德(Mark Zaid)說:「你很可能在離開辦公室時,隨手抓起辦公桌上的文件,卻沒有留意裡面有機密文件。」
隨著多項調查重疊進行,有關文件存儲規則和對國家安全風險擔憂的討論此起彼落;共和黨政治顧問康安特(Alex Conant)說:「美國人民非常清楚涉及機密文件的問題,部分原因是這種事我們已經討論了將近八年。」
拜登的機密文件事件爆出後,最近控制眾院的共和黨人準備展開調查,司法部長加蘭德(Merrick Garland)已 任命特別檢察官。「調查有可能迅速升級,」康安特說:「對拜登政府來說,你永遠不知道檢察官深入研究這些文件會導致什麼結果。」
前中情局(CIA)幕僚長菲佛(Larry Pfeiffer)表示,拜登私人律師發現了這些文件並聯繫白宮法律顧問辦公室,國家檔案局隨後取回這些文件。這種情況看來「像是普通錯誤,正按照規矩處理中」。不過,菲佛也指出,拜登離開副總統辦公室已六年,這表示機密文件長期以來一直待在錯誤的地方,「這不是件好事。」
去年曾在拜登國家安全會議工作的前司法部發言人米勒表示,若非川普海湖莊園機密文件調查正在進行,拜登民間辦公室有機密文件的事件不太可能成為新聞。這種情況提醒大家,「政府把太多文件列為機密類別,卻沒有很好的解密過程;當你創建了這種結構,就不必要地擴大了機密文件範圍,這些文件可能在無意中被錯誤處理。這個問題,還沒有人找到解決的辦法。」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