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阿拉伯「中美通吃」?算計美國、利用北京的雙面戰

欺騙台灣遊客!泰國小黃司機被爆「收4倍車資」下場曝光

7萬噸貨櫃輪筆直撞上高雄港 傳引水人「有酒精反應」

南加這所社區學院連續32年轉加大第一

UCLA招生人員在SMC校園舉辦大學博覽會。(SMC提供)
UCLA招生人員在SMC校園舉辦大學博覽會。(SMC提供)

向加州大學(UC)輸送轉校生(transfers)是檢驗社區學院(Community College)教學品質的重要標誌。據加州大學信息中心最近發布的2021-2022年轉學數據,洛杉磯縣聖塔蒙尼卡學院 (SMC) 連續32年排名第一,包括在2021-2022學年向加州大學系統各校園輸送了1200名學生,而巴沙迪那學院(PCC)也輸送了987人排名第三。

同時,聖塔蒙尼卡學院還保持了非裔(59人)和拉丁裔(246人)畢業生向加州大學轉學人數第一,並繼續保持轉學人數到南加州大學 (USC) 和瑪麗蒙特大學 (LMU)領先。此外,該校也是密西西比河以西通往常春藤盟校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的跳板。

在加州大學系統中,洛杉磯加大(UCLA)仍然是SMC學生最青睞的校園,在本學年1200名轉學生中,有412人前往UCLA校區,其次是194人去了聖地牙哥加大(UCSD),以及133人去了爾灣加大(UCI)。

另據年度數據,聖塔蒙尼卡學院轉校生有124人在南加大註冊、117名被瑪麗蒙特大學 (LMU)大學錄取,轉校生數量超過任何其他社區大學。

SMC還保持著向哥倫比亞大學輸送更多轉學生的長期記錄,超過了密西西比河以西的任何其他社區大學。該校有26名轉學生於2022年春季和秋季就讀於哥倫比亞大學。

為幫助畢業生成功轉校,SMC舉辦了2022年秋季大學博覽會(College Fair),大約 150個四年制大學參加,已接近大流行前的數字,各校招生人員並與該校近2000名學生互動,利用許多現場、線上和混合研討會,指導該校畢業生走上成功的轉學之路,繼續攻讀學士學位。

SMC校長杰弗瑞(Kathryn E. Jeffery)博士說,全校師生慶祝連續32年成為向加州大學轉學生排名第一的社區學院,輸送畢業生前往加州大學以及南加州大學和瑪麗蒙特大學深造。這些數字說明了SMC 教職員工全心的奉獻精神,更重要的是,這個數據凸顯了學生積極進取的精神和辛勤工作,他們克服疫情干擾,實現了轉入夢想大學的目標。

2022年加州大學各分校錄取的社區學院轉學生數據。(加州大學信息中心)
2022年加州大學各分校錄取的社區學院轉學生數據。(加州大學信息中心)
2022年社區學院向加州大學轉學生前十名數據。(加州大學信息中心)
2022年社區學院向加州大學轉學生前十名數據。(加州大學信息中心)
USC招生人員在SMC校園擺攤位與學生互動。(SMC提供)
USC招生人員在SMC校園擺攤位與學生互動。(SMC提供)

延伸閱讀

華生洛加大畢業起薪15萬 這專業前景好

華生洛加大畢業起薪15萬 這專業前景好

喜瑞都社區學院理事 劉昕連任並委任主席

喜瑞都社區學院理事 劉昕連任並委任主席

相關新聞

美情報總監:習近平新任期恐更強硬

美國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八日對國會議員表示,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第三任期,會持續推動統一台灣,並更強硬對抗美國對台灣的...

美國6歲男童槍擊老師成重傷 當地檢方不打算起訴原因曝光

美國維吉尼亞州紐波特紐斯市(Newport News, VA)1月發生6歲男童在學校向教師開槍的事件,當地檢察官8日表示...

布林肯:台海危機 非中國內政

俄烏戰爭屆滿一周年之際,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廿三日表示,全球之所以非常擔心台海爆發危機,是因這不是中國宣稱,基於主權的「內政...

大材小用?美軍造價上千萬元飛彈疑打下364元民間氣球 製造商回應了

「飛航周刊」(Aviation Week,前譯航空雙周刊)17日報導,美軍戰機上周末用響尾蛇(Sidewinder)飛彈擊落三具不明飛行物,其中一具可能是「北伊利諾瓶蓋氣球旅」(NIBBB,前譯瓶蓋氣球組)施放的氣球,每具售價在12到180元之間,製造商曾想接洽美軍及聯邦調查局(FBI),但不得其門而入,廠商表示,響尾蛇飛彈每枚43萬9000元,打氣球似乎殊為可惜。

非法雇傭超過100名孩童從事危險工作 美國食品衛生公司挨罰4558萬元

美國勞工部17日表示,美國最大食品衛生公司之一的包裝工衛生服務公司(Packers Sanitation Service...

明知拜登「太老」仍挺拚連任 民主黨內的絕望感尚未平息

民主黨高層普遍支持拜登總統在2024年出馬競選連任,但「提名高齡80多歲的人是否明智」的私下討論,以及「又有誰能取代拜登...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