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升息 聯準會內部有「異」見 鴿派主張喘息 鷹派盼下猛藥

聯準會將在14日宣布新的基準利率決策,可能升息兩碼;華爾街日報(WSJ)報導,經歷四次升息三碼後,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此刻已來到十字路口,之後的升息幅度該有多少,還有高利率應保持多久,內部開始出現不同的聲音。
曾任聯準會主席的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在11日播出的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節目「60分鐘」(60 Minutes)中說,她相信若無「意想不到的衝擊」,通膨將在明年年底時「大為降低」。
葉倫表示,目前供應鏈成本下降,受擾亂形勢大為減少,汽油價格大跌,且經濟成長率驟降,這些都是通膨趨緩的信號,雖然經濟衰退的風險存在,不過她希望勞動市場仍繼續保持健康。
WSJ報導,聯準會決定利率政策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出現分歧,關鍵在對通膨及經濟的展望;市場預期,聯準會將在14日的政策會議後升息兩碼,提高基準利率至4.25%至4.5%之間。
主張升息步調應有所喘息的鴿派認為,通膨是因新冠疫情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等「不可預測的事件」擾亂,當衝擊緩解後,大幅緊縮貨幣政策會扼殺經濟;FOMC委員蘇珊·柯林斯(Susan Collins)就說,失業的代價「民眾是會真實感受到的」。
鷹派則認為,如果當前火熱的就業市場不能降溫,那通膨下降至多到3%至4%左右的水準,無法與聯準會「2%」的合理通膨目標契合。
鷹派還主張,1970年代後期的殷鑑,就是因為聯準會時任主席伯恩斯(Arthur Burns)對升息裹足不前,結果反而讓通膨長期高攀,一直到繼任的沃克(Paul Volcker)大幅升息才有所緩解,付出的代價是失業率在1982年時高達10.8%。
鮑爾曾表示,相較於升息過猛,他更擔心抑制通膨的力度不夠,儘管他也表示,不願意讓經濟「大破大立」。
鮑爾的難處,不僅是利率政策的後果往往要數月、甚至一年後才能顯現而充滿未知,甚至當前的通膨肇因,也是各說各話;儘管很容易跟1970年代能源危機、薪資上升類比,但也有學者認為,這更像是二戰後經濟、就業復員初期的短暫動盪。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