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日報社論/美國需要新覺醒運動 療癒仇恨分歧
國會期中選舉已經結束,無論共和黨或民主黨獲勝,都難否認,這是一場「仇恨值」偏高、充滿分歧或「復仇」意味的選舉。選後兩黨不僅難弭合傷口,分歧反而加大,共和黨如掌國會眾院,甚至兩院,拜登政府未來兩年施政將跛腳空轉,進入所謂「垃圾時間」;而川普「復仇之旅」如成功,兩黨新對決將使美國進入新的癱瘓期,亟需有一場新政治覺醒運動,讓拜登、川普等老一輩逐漸淡出,世代交替,重振美國才有希望,否則美國仍難擺脫左右惡鬥的惡性循環。
社論截稿時,選舉結果尚未揭曉,除非民調失準,否則「紅潮」泛起,共和黨將重掌國會控制權,拜登寸步難行,眾院調查2021年國會暴亂案,可能被共和黨撤銷;立法保障墮胎權、更嚴格控槍法案等都將胎死腹中。民主黨可能趁新國會開議前起訴川普,或設特別檢察官調查川普,讓共和黨難反制,選後的美國依舊是政治分裂和對決,難有寧日。
這場被認為近代最重要的期中選舉,實際上是2020年大選延長賽。近代期中選舉,柯林頓、歐巴馬和川普都難逃失去國會席位的魔咒,選民喜新厭舊和善變,決定選舉結果,何況拜登滿意度僅40%,選民對通膨、經濟衰退和全美治安惡化等追責;共和黨更想藉選舉「平反」川普敗選的結果。
兩黨都為抗疫撒錢紓困,超黨派的聯準會未防範未然,通膨失控,讓民主黨揹鍋。拜登無法說服OPEC+增產,油價帶動通膨,反映美國國力下降,影響力不再。而拜登死抱民主黨環保「神主牌」,拒放鬆頁岩油開採增產來平抑油價,終於壓垮民主黨。
這場選舉,左右兩邊都民怨沖天,怨懟很深,「仇恨值」衝新高,可能拉高投票率,也成歷來花錢最多(競選開銷超過167億元)、最激烈的期中選舉。
民主黨選民抱怨婦女墮胎權被聯邦最高法院推翻,共和黨姑息國會暴亂,暴民險些活捉潘斯、裴洛西「處死」,川普卻對鼓動卸責。半數共和黨人深信2020年大選作弊,不承認拜登是合法政權,川普趁勢操縱想靠期中選舉復仇,既逃避多場官司,也為復出競選奠基。
共和黨如大勝,將意味川普贏了,他和最具總統提名聲望的佛州州長德桑提斯,已開始互撕,但美國人要接受任性的狂人再折騰四年嗎?共和黨川粉深信,只有川普能帶領美國恢復偉大,但也有約半數共和黨選民反對川普,黨內覺醒自清已初見苗頭,牽動共和黨內總統提名情勢,讓人看到美國的新希望。
歸根究底,期中選舉後,美國需要一場新覺醒運動,促進朝野調整和自我反省糾錯,美國是否已悖離200多年歷史傳統,放棄先賢的建國理想。高達七成選民認為,當前國家方向錯誤,兩黨也失去競爭中應有的協商和妥協能力,導致美國空前分裂,民主衰敗也成世界笑柄。
今天兩黨各走極端,我行我素。共和黨被川普綁架,成「川普黨」,激進選民依舊崇拜他;而民主黨也被激進左派勢力把持,兩邊都利用民粹煽動民眾,分裂流血的美國,迄今看不到黑暗隧道盡頭的曙光。
丕優(Pew)民調顯示,61%美國人不贊同共和黨,57%不贊同民主黨,選民對兩黨普遍抱負面看法。蓋洛普調查,56%民眾認為兩黨表現糟糕,需要第三黨,但小黨難崛起,兩黨又被激進勢力把持,美國民主徬徨在十字路口。
糾偏調整需要勇氣,也冒失去選票風險。共和黨潘斯、麥康諾、德桑提斯或錢尼、穆考斯基等人,都有「去川普」言行。正統共和黨價值觀,和川普那套民粹伎倆和風格不同,不能選輸就指控選舉造假。期中選舉前,共和黨人依舊批判選舉制度不公,但如果這次共和黨大勝,難道顯示選舉制度公正無訛,邏輯上如何自圓其說?
川普的復仇之旅,40%共和黨選民支持,2025年重返白宮愈來愈真實。司法部可能任命特別檢察官,調查川普對國會暴亂和私藏機密文件責任;而共和黨控制的國會,也準備調查彈劾拜登及其子杭特涉外國商業利益輸送,更激烈政治廝殺即將展開。
共和黨很難取得新國會三分之二多數,立法可能被拜登否決,美國將重現一個行政、立法嚴重分歧,司法撕裂,更無力糾錯的國家。這種內耗正是國力下降的元凶,而川普如再上台,中、俄、伊朗和北韓誰要高興、誰該緊張呢?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