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股開漲24點守住五日線 台積電開在538元

連兩天撞到牛! 太魯閣號車頭凹陷、行車延誤近1小時

3/31【早晨財經速解讀】 多頭大反撲 大空頭Micheal Burry認輸

對抗寧德時代?拜登推基礎設施法 大舉投資美國電池材料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 路透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 路透

美國總統拜登積極打造美國電池供應鏈,據白宮新聞稿指出,拜登於19日表示,將替美國帶回製造業和未來工業戰略-半導體和清潔能源。他同時宣布啟動美國電池材料倡議,將協調聯邦政府與私營部門、工會、社區組織以及在國外的合作夥伴和盟友們密切合作。

拜登指出,基礎設施法( Infrastructure Law)投資將要建設美國的個人和公司,例如電動汽車和將為這些汽車提供動力的先進電池。這一點至關重要,電池是電動汽車的關鍵部分,現在75%電池製造是在中國大陸完成,中國大陸控制全球一些電池組件、關鍵材料近一半的產量,但其的電池技術並不比其他國家都更具創新。

拜登表示,事實上美國的國家實驗室、研究型大學、汽車製造商在美國引領這技術的發展,但以不公平的補貼和貿易做法削弱美國製造商,中國大陸搶占了很大一部分的市場,今天我們有大膽的目標和行動,以確保我們重新回到遊戲中。

隨著電動汽車銷量的增加,對電池和用於電池的關鍵礦物需求持續成長。拜登表示,未來幾十年對關鍵材料的需求將猛增600%,對鋰和石墨等礦物的需求預計將增加4,000%。有些人認為這是一個挑戰,但我們看到了一個機會,在工業革命以來最重要的經濟轉型之一,向淨零轉變的真正機會。這就是為什麼基礎設施法在電池供應鏈上投資超過70億美元,這將加強美國在鋰、鎳和石墨等關鍵礦物加工、製造和回收的能力。

拜登19日也宣布,向12個州的20家公司提供28億美元的資金,這些公司在基礎設施法的資助下,於美國製造電動汽車和電池,建立新商業規模的電池生產和加工設施。他們將開發鋰,每年供應超過200萬輛汽車。而這28億美元的投資,將釋放這些公司數十億美元的私人投資。這意味著這些項目,將為美國製造業和整個美國的電池供應鏈帶來高達90億美元。

在美國打造本土電池產業鏈下,以色列化工集團(ICL)同步在白宮宣布,將投資4億美元建造美國第一個大型磷酸鐵鋰(LFP)材料正極活性材料 (CAM)廠。此工廠預計落腳於密蘇里州的第一大都會區聖路易斯市,且透過美國跨黨基礎建設法(Bipartisan Infrastructure Law),取得1.97億美元的補助。

ICL為拜登推動的美國跨黨基礎建設法後,第一個取得補助的企業,旨在擴大電動車和電網的電池供應鏈。

以色列化工集團目標此廠於2024年投入營運,在打造美國供應鏈為主要目標下,為全球鋰電池產業生產高品質的LFP材料,並帶來150個工作機會,也代表ICL在儲能產品的重大進展,並表明以色列化工集團致力於為農業、食品和工業應用開發高階產品。

拜登和美國參議院兩黨通過,於2021年7月28日宣布對美國基礎建設的投資細節達成協議。新法案將投資5500億美元於美國基礎建設和競爭力,進行最重要的長期投資,推動經濟成長、提高競爭力,創造良好的就業機會,打造永續、有彈性和公正的美國經濟

美國經濟 拜登 電池模組 半導體

延伸閱讀

普亭宣布俄佔領4區戒嚴!拜登:他發現自己處境非常艱難

中國2027恐有能力占領台 日媒:美擬與台聯合生產武器

拜登抑油價 宣布下月再釋1500萬桶戰儲石油

美台合造武器?國務院不證實不否認:盡快供台防禦力

相關新聞

美小學槍響 跨性別女殺6人

美國田納西州首府納許維爾私立基督教聖約學校(The Covenant School)廿七日發生槍擊案,該校畢業的廿八歲跨...

美國教會學校槍擊案釀6死 遭擊斃槍手為28歲變性校友

美國田納西州納什維爾(Nashville)一間私立教會小學27日發生槍擊案,一名28歲跨性別女子持槍進入校園,殺害三名9...

佛州州長:台灣是美關鍵利益

美國共和黨籍的佛羅里達州州長德桑提斯受訪時表示,他相信台灣是美國的「關鍵利益」,同時設法修正俄烏衝突是「領土糾紛」的爭議...

美情報總監:習近平新任期恐更強硬

美國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八日對國會議員表示,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第三任期,會持續推動統一台灣,並更強硬對抗美國對台灣的...

美國6歲男童槍擊老師成重傷 當地檢方不打算起訴原因曝光

美國維吉尼亞州紐波特紐斯市(Newport News, VA)1月發生6歲男童在學校向教師開槍的事件,當地檢察官8日表示...

布林肯:台海危機 非中國內政

俄烏戰爭屆滿一周年之際,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廿三日表示,全球之所以非常擔心台海爆發危機,是因這不是中國宣稱,基於主權的「內政...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