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拜登期中大選策略 強硬說詞下的政績辯護

再過五十天就是美國的期中大選,曾經意氣風發以「重建美好美國 (Build back better)」,因而順利入主白宮的拜登團隊,立馬面臨選民票決的整體檢驗。
因著阿富汗撤軍當時的場面紛亂,和在新冠疫情的牽連影響之下,雖然由拜登團隊所主張的法案,無論是基礎建設投資、就業創造法案,氣候議題或是晶片等生產鏈重組的產業補貼,總能順利在國會折衝過關!不過四十年來最高的通貨膨脹,尤其房租的持續上漲,加上有來自海運到鐵路運輸的罷工打擊,眼前的經濟復甦和新低失業率,極可能是曇花一現的。
就在上個周末拜登總統親上火線,接受CBS電台的「六十分鐘」節目採訪,為自己將近兩年的政績,強力辯護。製作團隊先跟著拜登總統到底特律,出席已停辦三年的北美汽車大展;主持人Scott Pelley更讓拜登抒發就業量的創造、薪資上漲和電動車充電樁的公、私協力,總總投資跡象好不風光。
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UAW),曾經是民主黨最主要的支持者;如今有了公路與橋梁建設、充電樁大投資,以及北美自貿協議2.0下的製造回歸底特律,確實是最佳的政績展示舞台。主持人貝利在現場更追問通貨膨脹與新冠疫情兩大議題;拜登總統非常自信的宣告,目前的社會生活與一般人心態,都意味著通膨已經得到控制、新冠疫情傳播業已結束。
究其實,美國人口三億三千萬,大約是日本的三倍不到,而且相對年輕;但過去兩個半月間的新冠死亡發生,在日本為一萬兩千餘人,而美國則有三萬兩千餘人。目前的死亡發生,七日平均,遠比一年前的低點還要高出一半。聯邦政府公衛專家,多數也不看好今年冬天可能要發生的情況。
重點是,同時也是靠著反越戰晉身政壇的拜登總統,現下的戰略再平衡,對外卻必須展現不惜一戰,以強硬態度面對中國大陸的崛起;在歐洲還必須經略歐盟內部的極右勢力,好確保戰後馬歇爾計劃之下的跨大西洋聯手圈,得以共同應對氣候變遷、人口老化和新世代逐漸消褪的國家威權,以免失去了社會控制與階級利益維持的話語權和制高點。
何況因著冬季能源需求的可能短缺,以及俄烏戰爭轉成為持久消耗戰;還有四散歐盟境內的烏克蘭難民,從生活給養、企業負擔、經濟發展與世局安定的諸多考驗,往下難題只會是一關又一關。
於採訪的舞台與畫面設計,最後拉回到白宮辦公室內的羅斯福廳,也象徵著美國在大恐慌時期與二戰期間的精神標誌,當時的羅斯福總統推動了新政和領導反納粹戰爭。
關於府會關係與法案推動,拜登總統不斷提出有六位共和黨的友好聯盟,他們也都感慨不能公開支持特定法案的現實困境,政黨政治的兩極化與國家走入分裂鴻溝的大隱憂。
誠然,做為五十年的政壇老手以及曾經有過八年經驗的副總統,跨黨派的拉攏與政策協調,各取所需、相互幫襯,對拜登而言倒只是羽扇綸巾的戲碼,經常更是志在必得。對於長年善於觀察時機、掌握分寸和拿捏政治人物個性的拜登總統,並非全然的無望。
拜登總統深情的告訴六十分鐘的主持人,選或不選2024?責任重大但無可奉告;我仍將一如往昔的生活、做決策。別提醒我老了,請盯緊我的作為;雖然我不能告訴你現下的民心動向與施政表現,但我們的作為和努力都是十年後所該有的全球布局。
美國的期中大選,勝負容或已定。但西方社會漸進轉型中的世代交替,確立愛國主義和長期擁抱資本統治的金三角,如此的社會架構是斷難被修正,遑論是被拋棄的。也因此,偶而耍弄的狂言瘋語,好讓對手摸不透其底氣是否真正堅決,則是必要的軍心激勵、談判伎倆與輿情操作。
在送走英國女王的君臨天下之後,新的治理典範與民心依附,亟待建立;然則往下,歐、亞大陸的軍事維和機制,以及習、拜高層會談的常態化,抑且是中、美安全護欄的建立,都只會益發急迫又富於挑戰性。當台灣朝野只關注於會否出兵保台的三言兩語,卻過度簡化了世局依存與美國內部的政治鬥爭。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