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爭議報導後 凱利憂政治化保持沉默

白宮前幕僚長凱利(John Kelly)2018年底離開白宮後,鮮少談論川普總統,近日他成為「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爭議報導的關鍵人物,但至今仍保持沉默,令不少同僚與團體感到訝異。
凱利在大西洋月刊報導中出現兩次,一次為2018年他與川普到訪一次大戰的法國戰場貝洛伍德森林(Belleau Wood),另一次則為兩人2017年國殤日到訪阿靈頓國家公墓(Arlington National Cemetery);報導稱川普批評陣亡美軍為「失敗者」和「笨蛋」。
「大西洋月刊」3日引述多方消息報導,川普國殤日到阿靈頓國家公墓時,向一名陣亡海軍的父親質疑其兒子的犧牲,而這名父親就是海軍退役四星上將、川普當時的幕僚長凱利。
凱利長子羅伯特.凱利(Robert Kelly)中尉2010年在阿富汗巡邏時遇爆炸身亡,凱利在羅伯特罹難去世後寫下:「羅伯特捐軀保護我們的國家、國人與其價值,免遭可怕無情的敵人傷害。」
凱利原任國土安全部部長,後成為川普的白宮幕僚長;川普在2017年國殤日與凱利一起到羅伯特墓前,據報川普當時轉向凱利並詢問:「我不懂,他們有什麼好紀念的?」
紐約時報報導,凱利對該報導默不作聲,令希望他發聲的友人與同僚驚訝又沮喪。凱利拒絕參加有紀錄的訪問、談論川普2018年出訪法國的言論。
凱利靜默的決定使「共和黨選民反川普」(Republican Voters Against Trump)等團體感到挫折,他們希望凱利公開支持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白登(Joseph Biden);「永遠不要川普」(Never Trumper)活動發起人克里斯托(William Kristol)表示,凱利的準則就是對川普的私下對話隻字不提。
不過紐時報導,凱利曾告訴幕僚,身為退役將軍,不應在政治活動熱頭上出面對抗現任總統。退役陸戰隊四星上將辛尼(Anthony C. Zinni)表示:「他避免被認為帶有政治立場。」
大西洋月刊的報導出來後,凱利的壓力漸增;前國務卿喜萊莉.柯林頓(Hillary Clinton)的前長期助理瑞恩斯(Philippe Reines)表示:「因為支持並捍衛憲法的誓言而選擇忠於前上司,而同一名上司卻危害憲法,這麼做一點都不高尚。」他說若川普連任,凱利現在的沉默會是一大主因。
凱利的友人與同仁表示,凱利考慮是否出面談話時,也考慮到會重新談到其長子陣亡的事。凱利的前助理部長伊莉莎白.紐曼(Elizabeth Neumann)表示,他將兒子去世當作隱私,不希望此事政治化。
親近凱利的人也透露,凱利一開始覺得川普對這些無私為國士兵的評論很奇怪,尤其是那些為國付出生命的將士,後來凱利才明白,川普不懂為他人犧牲。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