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美大選前 北京將「韜光養晦」避免激怒川普

川普政府最近從政治、外交、經濟、科技等諸多方面,對中國實施前所未有的一系列打擊;不過,紐約時報15日分析報導,北京正在降低好戰姿態,以避免挑釁性舉動在11月大選前激怒川普。美國之音報導指,中國反應一反常態,「戰狼」式外交有所收斂,似乎重拾「韜光養晦」政策。
中國外交官口風趨軟,是戰狼外交剎車還是中國外交的戰略調整?路透等國際媒體分析認為,美國最近接連釋出對中共的嚴厲打擊措施,北京不得不施展權宜之計,重新「韜光養晦」。只是北京的外交收斂能持續多久,還不得而知。
紐約時報的報導分析指,中國咄咄逼人的外交舉動也引發與其他國家的爭端,包括印度、英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中國發現自己越來越孤立,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現在可能正在尋求塑造一種不那麼對抗的形象。
在最近不到兩周內,川普政府先後宣布在五個領域針對中國實施「淨網」行動,對國際版抖音(TikTok)和微信(WeChat)進行限期封禁;制裁11名北京和香港官員,並且派衛生部長訪問台灣;此前還於7月底關閉中國駐休士頓總領事館,以及取消香港特殊貿易地位。
美國之音報導,面對美國一個接一個的對中外交新措施,從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到中國駐外大使和外交官,也發表一連串語氣用詞強硬的言論,被外界稱為「戰狼」外交。但是國際媒體也注意到,近期以來中國主管外交事務的高層官員對來自美國的「挑舋」,似乎少了以往的強硬語氣和用詞。
紐約時報15日的一篇報導指出,在與美國關係惡化之際,中國也在淡化狂熱的民族主義,以免讓川普在大選前對中國的攻擊更變本加厲。中國鷹派學者也在強調緩和緊張局勢的前景,而不是敦促中國挑戰美國的軍事力量。官方的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評論員許欽鐸(音譯)也說,「強硬言辭不應取代理性外交」。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12日在指責美國政客撒謊抹黑中國的同時,也表示「已做好對話准備」,並稱要確保美中關係「不失控」,未來幾個月很關鍵;樂玉成關於美中關係的最新表態,被認為透露出某種信息。
有媒體分析認為,樂玉成有關「未來幾個月十分關鍵」的表述,或許可以解釋中國戰狼外交轉變的依據,那就是等待美國總統大選之後。兩個多月之後,不管是川普連任還是民主黨白登勝選,北京的對美立場會再次做出調整。
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8月4日出席2020阿斯班安全論壇時表示,美中應該選擇合作而不是對抗,這符合兩國人民的需要;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5日接受新華社專訪時指出,中國準備以冷靜和理智來面對美方的衝動動和焦躁,隨時可以與美方重啟各層級、各領域的對話機制;王毅同時表示,中國方面也做好了美中關係「爬坡過坎、經歷風雨」的準備,並且「拒絕脫鉤」。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