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與川普訴訟戰 暗藏政治算計

過去擔任政府要職的官員退下第一線後,出書爆料者不在少數;不過最近新書即將上架的白宮前國家安全顧問波頓(John Bolton),未來可能重新定義政府與前員工間的「爆料大戰」。
儘管被政府以內容含有機密情報為由延期上市,但「事發之室-白宮回憶錄(The Room Where It Happened : A White House Memoir)已靜置於倉庫,更有不少內容已被媒體搶先取得。
政府聲稱波頓違反保密協定,未將出版內容上交審查,避免機密流出,雙方因此於19日在華府的聯邦地區法院尋求法律途徑解決,但法官並未做出裁定。
其實白宮已花上好幾個月,編輯刪減波頓新書內的敏感內容;他的代表律師指出,波頓已獲得國家安全理事會機密專家艾倫‧奈特(Ellen Knight)的口頭同意過關,卻沒能獲得正式的證明文件,川普政府仍死咬書中仍包含機密內容。
喬治華盛頓大學憲法專家特爾利(Jonathan Turley)表示,本案為數十年來保密協定上的關鍵訴訟,雙方都卯足了全力。
白宮打著借力使力的如意算盤,希望藉由波頓的著作鼓動川普最死忠的支持者,全力打擊媒體和民主黨;白宮蒐集各方人士引言,聚焦型塑前朝官員反咬川普的氛圍。
白宮堅持儘管已經過修編刪減,波頓的書中仍有機密內容;因此在訴狀中表示在奈特的審查後,白宮夏令第二次審查,由國安會資深情報主任艾利斯(Michael Ellis)於5月2日展開。
美國科學家聯盟(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機密專家阿福特古德(Steven Aftergood)表示:「白宮之所以下令多次審查,很明顯完全是政治意圖。」
有專家匿名表示,艾利斯這樣政治任命的人物不具備相關經驗,6月初才剛接受每年例行「機密權力」訓練,負責出版前審查極不尋常。
而且特爾利等專家也質疑政府在出版前最後一刻才出手的動機說:「如果你要保護放在倉庫的機密,那這還真是有趣的方式。」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