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要怎麼睡覺?」川普擠牙膏式宣布新關稅 中經院長預期台灣關稅落在這區間

新北溺水男救不回…再傳4消防1義消落水 3人命危救回2人

遊日當心!北海道大學外驚見劇毒外來種植物 專家秀超大水泡照示警

北海道大學札幌校區出現大豕草蹤跡,其汁液含有劇毒,切勿碰觸。圖/ingimage
北海道大學札幌校區出現大豕草蹤跡,其汁液含有劇毒,切勿碰觸。圖/ingimage

根據日媒「產經新聞」報導,北海道大學近日在札幌校區內驚見「世界上最危險的植物之一」──疑似名為「大豕草(Giant Hogweed)」的植物正在生長,引發校方高度警戒。這種毒性極強的外來植物,其分泌的汁液一旦接觸皮膚並暴露於陽光下,可能引發皮膚嚴重紅腫和起水泡,甚至有失明的風險。

校方表示,6月24日接獲通報指出,札幌市中心北大校園東南側道路沿線,發現疑似大豕草的野生植株,數量超過10株。由於該區域人來人往,不僅有大量學生來來往往,亦為市民常經之處,校方已緊急封鎖周邊,並委託專家進行調查。一旦確認植物種類,將與相關單位協調進一步研商處理應變措施。

據了解,大豕草是繖形科的一種多年生開花草本植物。原產於歐亞大陸高加索及中亞地區,在19世紀引進英國,之後在歐洲繁衍,又被引進美國以及加拿大,在歐美已列為具有極強繁殖力與危害性的雜草。其汁液接觸皮膚後,若再曝曬於陽光下,極易引發劇烈發炎反應,若濺入眼中則可能導致視力受損。

長期觀察北海道植物的專家川崎映在X平台上表示,自己在5月上旬就發現這個奇怪的植物,並貼出手上腫起大水泡的嚇人照片。儘管日本環境省尚未將其列入「防止危害生態系外來種清單」,此事件仍突顯其潛在風險。

北海道植物專家川崎映在社群平台示警大豕草現蹤北海道。圖擷自川崎映X貼文
北海道植物專家川崎映在社群平台示警大豕草現蹤北海道。圖擷自川崎映X貼文

有網友分享,曾在北海道偏遠地區公路沿線多次目睹類似巨型植物,但未意識其毒性,直到此次事件曝光才警覺問題的嚴重性。專家呼籲,民眾若發現類似形狀的大型傘狀花草,切勿觸碰,應立即通知相關單位,以免影響生態與健康。

北海道 失明 日本

延伸閱讀

韓店員跳性感「Terminal Dance」挨批物化女性 官方介入要求影片下架

不是餘震!鹿兒島3天搖逾270次 學者籲提高警覺:可能出現較大地震

自主與家人斷聯…日青少年失蹤比例最高 徵信社曝關鍵在父母

年薪千萬也吃不消!為孩子拚私立名校 日爸媽踏進「看不見的階級戰爭」

相關新聞

首爾愛情蟲大軍入侵 官方宣導噴水驅蟲、穿深色衣

韓國首爾居民正苦於應付俗稱「愛情蟲」入侵,這種昆蟲大量湧入首爾各地的健行步道和市區,隨著氣候危機讓牠們進一步往北移動,專...

6月底以來地震逾800次 日本鹿兒島海域凌晨規模5.1地震

日本氣象廳2日表示,鹿兒島縣吐噶喇(トカラ)列島近海當地時間凌晨4時32分左右發生地震,十島村惡石島觀測到震度5弱的搖晃...

墨西哥警方破獲無良火葬場 381具遺體堆積如山

墨西哥地方檢察官辦公室今天表示,警方在北部華雷斯城(Ciudad Juarez)1家私人火葬場發現堆積如山的381具遺體...

7/5預言逼近!9天逾555震日憂「吐噶喇法則」大地震將至 專家如此解讀

隨著日本近期地震活動頻繁,「吐噶喇法則」這一都市傳說再度在社群平台掀起熱議。值得關注的是,自6月21日以來,吐噶喇列島一帶已發生超過555次震度1以上的地震,引發民眾對潛在大地震的擔憂。

日本九州新燃岳持續噴發 火山灰致鹿兒島機場65架航班取消

日本九州南部宮崎縣與鹿兒島縣交界的新燃岳火山自6月27日起持續噴發,濃煙3日升至火口上方約1500公尺,並向西方飄散,導...

「零種族滅絕」的滋味:喝可樂挺加薩

巴勒斯坦之家的中庭設有噴泉,由乍看之下熟悉的紅色易開罐妝點著,定睛一瞧才發現,這罐「可樂」長得不太一樣。印有巴勒斯坦國旗,以及用阿拉伯文書法書寫的「加薩可樂」(Gaza Cola)字樣,圍繞瓶身的圖案則以巴勒斯坦抗爭的重要象徵——頭巾(keffiyeh)為設計靈感。加薩可樂的創辦人卡舒(Osama Qashoo)來自巴勒斯坦西岸的納不魯斯(Nablus),2023年底,卡舒起心動念,開始研發可口可樂的替代品,在隔年8月推出加薩可樂,並將全數盈餘投入卡拉馬醫院(Al-Karama Hospital)的重建工作。他告訴英國《衛報》,這家位於加薩北部的醫院在開戰後不久,「就如同加薩其他醫院一樣,毫無緣由地被夷為平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