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拋伊朗政權改變論!川普稱有何不可 高呼「讓伊朗再次偉大」

只會對台灣和中國說謝謝?南韓李在明逃避台海問題

分科測驗衝刺/數乙初登場線性規劃必考 數甲多選破解有技巧

巴拿馬全國罷工近50天 損失數十億美元加劇社會混亂

受到巴拿馬國家社保基金改革,造成全國教師、香蕉業與建築業勞工持續罷工,於當地時間12日將進入第50天,引發嚴重的社會與經濟危機。

這場從4月23日發起的罷工抗議,起因是巴拿馬教師不滿政府通過「第462號法案」,改革國家社會保障基金將導致他們的退休金縮水,影響教師福利與生活。與政府多次溝通未果後,其他包括香蕉種植勞工、建築業、醫療人員、學生與原住民團體等先後加入罷工行列。

媒體「中美洲360」(CentroAmerica360)報導,連續的罷工抗議造成教育、建築和農業為之癱瘓,更因為生產停擺、交通封鎖導致許多地區糧食、藥品與瓦斯短缺,商家倒閉,民眾生活受到嚴重衝擊。

巴拿馬西北部的博卡斯德爾托羅 (Bocas del Toro)更是罷工災情的中心。官方表示當地經濟已「完全停擺」,失業率超過15%,已有5000名勞工遭解雇。

巴拿馬經濟暨財政部長查普曼(Felipe Chapman)坦言,當前的罷工抗議已經導致就業大幅流失;而且對國家經濟穩定的衝擊,與新冠疫情期間相當。

報導也指出,巴拿馬商會警告國家正面臨經濟崩潰,因為罷工抗議每天損失約6000萬至9000萬美元(約新台幣18億元至27億元)之間;巴拿馬全國企業委員會(Consejo Nacional de la EmpresaPrivada ,Conep)更估計,每天經濟損失高達1億美元。

巴拿馬全國企業委員會更呼籲政府,不應該再將這場危機視為單一事件,因為現在學生停課、醫療停擺手術延期、基礎建設中斷、數千家庭失去收入,社會結構已經搖搖欲墜。

迄今巴拿馬政府態度依然強硬,與罷工團體對話近乎中斷。教育部更強硬表態1萬5000名參與罷工的教師,因為曠職將無法領取薪資。面對國家危機,媒體分析巴拿馬大主教烏尤亞(Jose Domingo Ulloa)可能出面作為斡旋者,化解政府和社會的僵局。

媒體分析,這場罷工已非單純抗議社保法案,其他包括反對退休制度改革、被視為威脅國家主權的美國與巴拿馬雙邊協議,以及可能恢復的礦業特許權,多重訴求反映出國家與社會各界之間嚴重脫節。勞工權益、醫療、環境與主權等議題交互影響,在政府無法遏止愈演愈烈的抗議行動下,社會動盪已經衝擊到國家的每個角落。

罷工 巴拿馬

延伸閱讀

科學人/哪裡學壞的?巴拿馬無人島發生多起「猴間綁架」懸案

香蕉價格崩盤?他曝2個月「龐大價差」 婆媽搖頭:還太貴

新任美國駐巴拿馬大使:推動將中國大陸視為共同威脅

巴拿馬人民上街頭 教會呼籲官民對話

相關新聞

錯過替哥哥換位機會!印航空難唯一「奇蹟」倖存者飽受折磨

印度航空171號班機空難的唯一倖存者維斯瓦什庫馬爾(Vishwashkumar Ramesh)17日出院,雖然臉上和手臂...

民粹話術惡搞民主!法國扭曲的政治語言

關心台灣政治的你是否有過以下經驗:看似不怎麼重要的事件,突然變成熱門話題;某個大家都在討論的名詞,卻沒有人能精準定義;以前會被認為觸犯大忌的極端發言,現在好像越來越尋常;在自由發言的情境高喊「台灣都沒有言論自由了」的人越來越多,讓你懷疑是不是真的有平行時空。

從漠視到關切?南韓總統如何看待台灣問題

隨著時間的演進,南韓政治看待台灣的態度也有所變化,從過去的漠不關心,到現在成為熱門話題。南韓的政治人物與政府高層,對台灣的觀感如何改變?

送走20萬孩子的「孤兒列車」!一場收養制度的驚人實驗

這不是小說的情節,而是美國歷史上最寂靜卻又最宏大的社會實驗——「孤兒列車」(Orphan Train)。從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初,超過20萬名兒童從紐約等東岸城市,被送往內陸的農村地帶,期盼他們能「被收養」、「被改變」,甚至「被重新塑造」。

榮光傳承!「職棒先生」長嶋茂雄與美國大聯盟的時代淵源

在日本棒壇地位崇高的長嶋茂雄,已於6月3日病逝,享壽89歲。長嶋茂雄以「棒球先生」為棒球迷所知,球員時代身為巨人當家球星,被稱為「巨人先生」,隨著冠軍、獎項、成就的累積,進而有了「職棒先生」(ミスタープロ野球)的美譽。

唸出「台籍罹難者」之名:台人接力朗讀紀念碑,慰靈沖繩戰役

二戰終戰80週年,日本德仁天皇一家的慰靈之旅第二站來到沖繩縣。天皇一家先在6月4日造訪了沖繩戰役最後的激戰地點系滿市,慰問收納18萬人遺骨的納骨堂,以及銘刻超過24萬名罹難者姓名的石碑「和平之礎」,第二天一早又前往學童疏開(日文稱「学童疎開」)船「對馬丸」的慰靈碑及博物館,紀念這段在戰爭打到沖繩之前,為了疏散近1500名學童,卻遭美軍擊沉的悲劇。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