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和寵物抱抱、喝咖啡皆有益 專家分享早晨做6事助降低中風機率

21歲青年流落街頭撿回收物、未報戶口就學 父恐涉妨害兒童發育罪

大馬嚴重車禍 33傷14大學生亡 12年來最慘事故

馬來西亞東西大道9日凌晨1時許發生一起大巴和多功能休旅車相撞車禍,截至發稿已造成15人遇難。(新華社)
馬來西亞東西大道9日凌晨1時許發生一起大巴和多功能休旅車相撞車禍,截至發稿已造成15人遇難。(新華社)

馬來西亞北部靠近泰國邊境的「東西大道」上,9日凌晨發生一起嚴重死亡車禍。一輛載送大學生返校的巴士失控追撞前方一輛廂型車,造成至少15人死亡,其中14名是蘇丹依德理斯教育大學的學生,1人是巴士隨車服務員,另有33人受傷,這是馬來西亞12多年來最致命的公路交通事故

外電報導,大巴當時載有42名剛結束哈芝節假期返校的大學生,正從馬來西亞登嘉樓州開往霹靂州丹絨馬林。目前傷者正在接受治療中,大部分傷勢穩定。

馬新社稱,該起車禍是2013年雲頂高原事故以來,馬來西亞所發生的最嚴重交通事故。馬來西亞首相安華(Anwar Ibrahim)已下令高等教育部協助罹難者家屬,並與其夫人阿茲莎對此悲劇表達「深切哀悼」。安華在臉書發文表示:「這類令人心碎的悲劇一再重演,應讓所有人引以為戒。生命無價,無可取代。」

根據官方數據,馬來西亞平均每日有18人死於道路意外。連接馬來西亞半島東西兩岸的「東西大道」更是事故頻傳,車輛與動物碰撞事件也時有所聞。馬來西亞史上最嚴重的巴士意外發生於2013年,當時一輛長途巴士在吉隆坡東北方墜入峽谷,造成37人死亡。

馬來西亞東西大道9日凌晨1時許發生一起大巴和多功能休旅車相撞車禍。(歐新社)
馬來西亞東西大道9日凌晨1時許發生一起大巴和多功能休旅車相撞車禍。(歐新社)

馬來西亞 車禍 死亡 大學生 交通事故

延伸閱讀

馬來西亞北部交通事故 巴士與貨車相撞至少15死31傷

疑不熟月台…63歲台男馬來西亞落軌遭列車撞斃 現場尋獲護照身分曝光

黃敏惠率團馬來西亞旅遊推廣「熊熊出擊」 提升嘉市觀光能見度

菲國防長聽到這個問題後 反問央視記者:你不是特工嗎?

相關新聞

唸出「台籍罹難者」之名:台人接力朗讀紀念碑,慰靈沖繩戰役

二戰終戰80週年,日本德仁天皇一家的慰靈之旅第二站來到沖繩縣。天皇一家先在6月4日造訪了沖繩戰役最後的激戰地點系滿市,慰問收納18萬人遺骨的納骨堂,以及銘刻超過24萬名罹難者姓名的石碑「和平之礎」,第二天一早又前往學童疏開(日文稱「学童疎開」)船「對馬丸」的慰靈碑及博物館,紀念這段在戰爭打到沖繩之前,為了疏散近1500名學童,卻遭美軍擊沉的悲劇。

電影如何記憶東德?紀錄片詩人再現共產時代景象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目前正在台中舉辦巡迴展(至6月30日),今年影展的焦點影人是德國紀錄片導演克普(Volker Koepp),觀看他的作品,對我而始終是一種奇妙的體驗——彷彿無論在德語區生活了多久、無論為讀了多少相關歷史,帶給我的衝擊都不及克普平緩淡然鏡頭下,寧靜帶過的幾幅地景、或是受訪人物自然流露的表情神色。

誰能講好華人故事:《黃色臉孔》的話語權爭奪戰

《黃色臉孔》是匡靈秀在《巴別塔學院》之後下一本叫好又叫座的小說創作,講述了一個精彩的故事:失意的白人女作家茱恩(茱妮帕.海伍德)因緣際會,在一位成功華人女作家雅典娜.劉意外身亡後,竊取並冒名出版了她尚未出版的遺稿《最後的前線》,從而大獲成功。但在一炮而紅以後各方壓力接踵而來,有來自同行業者的羨慕和嫉妒;出版社基於商業視角的考量;書評人咄咄逼人的批判與考究;讀者社群的期待。而其中最受關注的重點莫過於:一個白人作家如何/為何能講好一個華人的故事?

王貞治最好搭檔!「職棒先生」長嶋茂雄的棒球人生

2025年6月3日上午8時許,日本職業棒壇最偉大的球星之一、讀賣巨人隊終身名譽監督、有「職棒先生」之稱的長嶋茂雄病逝,享壽89歲。這位戰後對於日本棒球運動有著卓越貢獻的前輩離世,讓各界感嘆一個時代的結束。長嶋茂雄一生都身為棒球而奮鬥,不但是讀賣巨人隊V9黃金時代的主將,與晚一年入團的王貞治共組「ON砲」,叱吒當年的日本職棒,掀起一股瘋棒球的熱潮,讓日本職棒成為日本人最喜愛的運動之一。

今昔文化的碰撞!千年古城慶州「永久存放核廢料」 南韓經驗台灣能學?

慶州,這座歷史悠久的南韓古都,千年前即為朝鮮半島文化與商業中心,現在不僅保存著佛國寺與石窟庵等世界文化遺產,更見證佛教文化在韓半島的繁盛。特別的是,這座充滿古典氣息的城市,卻成為亞洲首座中低階核廢料最

章魚燒沒章魚!日本50年老店「漲價還換口味」 淚曝心酸原因

老婆餅沒有老婆,菠蘿包沒有菠蘿,大家都一定知道啦,但你有沒有想過,現在就連章魚燒,都已經沒有章魚?近年日本物價持續飆升,就連街頭的國民美食都開始抵擋不住。東京一間經營超過50年的小吃店,因貼出告示,表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