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群創證實了!因應市場變化「關閉南科五廠」 產能將整併至其他工廠

日本「米騷動」漲價趨緩?自民黨政治難關還在後頭

國家級警報!3縣市超大豪雨狂炸「下到發紫」 降雨熱區曝光

巴西福音派信徒漸增 有望超越天主教徒

巴西福音派基督徒首次超過總人口的四分之一,而天主教徒數量卻下降至總人口的56.7%。(Photo by Sourav Mondal on Pexels under C.C License)
巴西福音派基督徒首次超過總人口的四分之一,而天主教徒數量卻下降至總人口的56.7%。(Photo by Sourav Mondal on Pexels under C.C License)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國家,巴西天主教人口卻持續下降!根據巴西統計局2022年人口普查數據,巴西福音派基督徒首次超過總人口的四分之一,而天主教徒數量卻下降至總人口的56.7%。對此,人口統計學家認為,2049年巴西新教徒可能實現宗教轉型超越天主教徒。

天主教徒減少中

路透社》報導,巴西統計局 (IBGE) 近期發布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作為世界上最多天主教徒的國家,巴西天主教人口卻明顯持續下降,而福音派基督徒與無宗教信仰者的數量則逐漸增加。

人口普查顯示,2022年巴西的羅馬天主教徒數量為1.002億,佔總人口的56.7%,低於2010年人口普查記錄的1.054億,佔總人口的65.1%。同時,福音派基督徒比例從2010年的21.6%上升到去年的26.9%,信徒數增加至4740萬人,創下該國歷史新高。

巴西統計局分析師桑托斯則表示,自1872年官方記錄開始以來,巴西天主教徒的比例一直在下降,當時居民只能在天主教徒和非天主教徒之間做出選擇,尤其佔巴西人口一大部分的奴隸,無論其意願如何都被視為天主教徒。儘管如此,天主教仍然是該國最受歡迎的宗教。

2049年宗教轉型

今日基督教》報導,自該國歷史以來,巴西福音派基督徒首次佔總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然而,巴西國家統計科學院退休教授阿爾維斯卻表示,這些數據不會改變巴西信徒趨勢,但會延遲福音派教徒數量預計超過天主教徒數量的時刻。

阿爾維斯曾於2020年論文中指出,根據巴西過往人口普查,對於福音派教會加速成長、天主教徒數量急劇下降,兩者交界點可能會在2032年發生。如今,基督新教的成長速度卻是放緩下來,一直要到2049年才有可能實現宗教轉型。

此外,人口普查也顯示,自稱無宗教信仰的巴西人數量從7.9%上升至9.3%,總計1640萬人,而烏班達教 (Umbanda) 和坎東布萊教 (Candomble) 等非裔巴西宗教也有明顯成長,其信徒數量從0.3%上升至1%。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統計學 巴西 人口普查

延伸閱讀

金髮碧眼男頭像帳戶稱「想到你身邊」 72歲婦趕去匯機票錢

世界健身將與巴西和墨西哥簽署新增特許經營權意向書

日本佳子公主訪巴西 媒體報不停

巴西總統魯拉訪問法國 籲增加雙邊貿易往來

相關新聞

首爾愛情蟲大軍入侵 官方宣導噴水驅蟲、穿深色衣

韓國首爾居民正苦於應付俗稱「愛情蟲」入侵,這種昆蟲大量湧入首爾各地的健行步道和市區,隨著氣候危機讓牠們進一步往北移動,專...

6月底以來地震逾800次 日本鹿兒島海域凌晨規模5.1地震

日本氣象廳2日表示,鹿兒島縣吐噶喇(トカラ)列島近海當地時間凌晨4時32分左右發生地震,十島村惡石島觀測到震度5弱的搖晃...

墨西哥警方破獲無良火葬場 381具遺體堆積如山

墨西哥地方檢察官辦公室今天表示,警方在北部華雷斯城(Ciudad Juarez)1家私人火葬場發現堆積如山的381具遺體...

7/5預言逼近!9天逾555震日憂「吐噶喇法則」大地震將至 專家如此解讀

隨著日本近期地震活動頻繁,「吐噶喇法則」這一都市傳說再度在社群平台掀起熱議。值得關注的是,自6月21日以來,吐噶喇列島一帶已發生超過555次震度1以上的地震,引發民眾對潛在大地震的擔憂。

漫畫預言日本7月大地震 龍樹諒:不一定會發生大事

香港最近前往日本的觀光客大幅減少,部分原因是相信了沒有科學根據的「預言」,認為日本7月將發生災難。被視為「預言」源頭的是...

日本九州新燃岳持續噴發 火山灰致鹿兒島機場65架航班取消

日本九州南部宮崎縣與鹿兒島縣交界的新燃岳火山自6月27日起持續噴發,濃煙3日升至火口上方約1500公尺,並向西方飄散,導...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