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福音派信徒漸增 有望超越天主教徒

巴西福音派基督徒首次超過總人口的四分之一,而天主教徒數量卻下降至總人口的56.7%。(Photo by Sourav Mondal on Pexels under C.C License)
巴西福音派基督徒首次超過總人口的四分之一,而天主教徒數量卻下降至總人口的56.7%。(Photo by Sourav Mondal on Pexels under C.C License)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國家,巴西天主教人口卻持續下降!根據巴西統計局2022年人口普查數據,巴西福音派基督徒首次超過總人口的四分之一,而天主教徒數量卻下降至總人口的56.7%。對此,人口統計學家認為,2049年巴西新教徒可能實現宗教轉型超越天主教徒。

天主教徒減少中

路透社》報導,巴西統計局 (IBGE) 近期發布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作為世界上最多天主教徒的國家,巴西天主教人口卻明顯持續下降,而福音派基督徒與無宗教信仰者的數量則逐漸增加。

人口普查顯示,2022年巴西的羅馬天主教徒數量為1.002億,佔總人口的56.7%,低於2010年人口普查記錄的1.054億,佔總人口的65.1%。同時,福音派基督徒比例從2010年的21.6%上升到去年的26.9%,信徒數增加至4740萬人,創下該國歷史新高。

巴西統計局分析師桑托斯則表示,自1872年官方記錄開始以來,巴西天主教徒的比例一直在下降,當時居民只能在天主教徒和非天主教徒之間做出選擇,尤其佔巴西人口一大部分的奴隸,無論其意願如何都被視為天主教徒。儘管如此,天主教仍然是該國最受歡迎的宗教。

2049年宗教轉型

今日基督教》報導,自該國歷史以來,巴西福音派基督徒首次佔總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然而,巴西國家統計科學院退休教授阿爾維斯卻表示,這些數據不會改變巴西信徒趨勢,但會延遲福音派教徒數量預計超過天主教徒數量的時刻。

阿爾維斯曾於2020年論文中指出,根據巴西過往人口普查,對於福音派教會加速成長、天主教徒數量急劇下降,兩者交界點可能會在2032年發生。如今,基督新教的成長速度卻是放緩下來,一直要到2049年才有可能實現宗教轉型。

此外,人口普查也顯示,自稱無宗教信仰的巴西人數量從7.9%上升至9.3%,總計1640萬人,而烏班達教 (Umbanda) 和坎東布萊教 (Candomble) 等非裔巴西宗教也有明顯成長,其信徒數量從0.3%上升至1%。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統計學 巴西 人口普查

延伸閱讀

金髮碧眼男頭像帳戶稱「想到你身邊」 72歲婦趕去匯機票錢

世界健身將與巴西和墨西哥簽署新增特許經營權意向書

日本佳子公主訪巴西 媒體報不停

巴西總統魯拉訪問法國 籲增加雙邊貿易往來

相關新聞

錯過替哥哥換位機會!印航空難唯一「奇蹟」倖存者飽受折磨

印度航空171號班機空難的唯一倖存者維斯瓦什庫馬爾(Vishwashkumar Ramesh)17日出院,雖然臉上和手臂...

從漠視到關切?南韓總統如何看待台灣問題

隨著時間的演進,南韓政治看待台灣的態度也有所變化,從過去的漠不關心,到現在成為熱門話題。南韓的政治人物與政府高層,對台灣的觀感如何改變?

送走20萬孩子的「孤兒列車」!一場收養制度的驚人實驗

這不是小說的情節,而是美國歷史上最寂靜卻又最宏大的社會實驗——「孤兒列車」(Orphan Train)。從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初,超過20萬名兒童從紐約等東岸城市,被送往內陸的農村地帶,期盼他們能「被收養」、「被改變」,甚至「被重新塑造」。

榮光傳承!「職棒先生」長嶋茂雄與美國大聯盟的時代淵源

在日本棒壇地位崇高的長嶋茂雄,已於6月3日病逝,享壽89歲。長嶋茂雄以「棒球先生」為棒球迷所知,球員時代身為巨人當家球星,被稱為「巨人先生」,隨著冠軍、獎項、成就的累積,進而有了「職棒先生」(ミスタープロ野球)的美譽。

唸出「台籍罹難者」之名:台人接力朗讀紀念碑,慰靈沖繩戰役

二戰終戰80週年,日本德仁天皇一家的慰靈之旅第二站來到沖繩縣。天皇一家先在6月4日造訪了沖繩戰役最後的激戰地點系滿市,慰問收納18萬人遺骨的納骨堂,以及銘刻超過24萬名罹難者姓名的石碑「和平之礎」,第二天一早又前往學童疏開(日文稱「学童疎開」)船「對馬丸」的慰靈碑及博物館,紀念這段在戰爭打到沖繩之前,為了疏散近1500名學童,卻遭美軍擊沉的悲劇。

電影如何記憶東德?紀錄片詩人再現共產時代景象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目前正在台中舉辦巡迴展(至6月30日),今年影展的焦點影人是德國紀錄片導演克普(Volker Koepp),觀看他的作品,對我而始終是一種奇妙的體驗——彷彿無論在德語區生活了多久、無論為讀了多少相關歷史,帶給我的衝擊都不及克普平緩淡然鏡頭下,寧靜帶過的幾幅地景、或是受訪人物自然流露的表情神色。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