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好萊塢不拍 《萬王之王》等創佳績

好萊塢雖拍過多部與信仰題材相關的作品,但數量仍顯不足。(Photo by jkuttarkabat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好萊塢雖拍過多部與信仰題材相關的作品,但數量仍顯不足。(Photo by jkuttarkabat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

多虧好萊塢對於信仰題材電影敬謝不敏!基督教「天使電影工作室」創辦人哈蒙接受《新聞週刊》專訪時表示,由於好萊塢主流製片廠避開信仰題材,正好創造出有待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受歡迎讓《萬王之王》等電影得以在全球拿下精彩票房成績。

《萬王之王》電影

據《新聞週刊》報導,「天使電影工作室」稍早推出電影《自由之聲》,這部由吉姆・卡維佐主演的電影改編自提姆・巴拉德打擊兒童人口販運的真實故事,推出後成為票房黑馬,原先預估僅能創下2500萬美元票房,最終在全球拿下超過2.5億美元佳績,成為影史最成功的獨立電影之一。

該公司之後又推出改編自狄更斯作品的動畫電影《萬王之王》,票房收入也達到6700萬美元。

天使電影工作室與好萊塢其他電影公司最大不同是採用了非正規的製作模式,該公司所有拍攝內容是否核准都是由所謂的「天使公會」決定。這個社群由超過100萬名會員組成,成員每月繳交會費並投票選出值得拍攝的電影。哈蒙表示,「在這裡不是由好萊塢一小群人來決定一切,而是有120萬人參與,他們對所有電影表達意見。」

2024年初,皮尤研究中心發現有,62%美國成人認同自己是基督徒,但是市場上基督信仰主題的好萊塢電影依然寥寥無幾。對此,哈蒙指出,天使電影工作室正好能足這一族群的需求,「這些人希望能在電影與電視劇中看到更多對信仰的題材,而我們正好能夠提供這樣內容。」

信仰題材電視市場龐大

據《好萊塢報導》報導,哈蒙表示,「好萊塢對信仰就像是有過敏反應,但不該如此,看看《萬王之王》,票房目前已達6700萬美元,再看看《大衛之家》(House of David)這部聖經影集,它曾是Amazon Prime平台上第一名的電視連續劇。其實信仰市場非常、非常龐大,這也是我們致力成為一家信仰友善影業公司的原因。」

Z世代仍然是最常進電影院的年齡層,而年長族群看電影的次數則明顯減少。不過,皮尤研究中心也發現一項有趣的趨勢,也就是經過長期下滑之後,Z世代正在帶動一股宗教復興,特別是Z世代的男性每週會參加宗教聚會的比率甚至高於過去幾個世代。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電影 好萊塢 信仰

延伸閱讀

土地的名字叫伯公 客庄信仰的溫柔守望

中職/沒韓籍三本柱照樣滿場 「新莊城堡」本季兩次賣爆對手都兄弟

「美國隊長」售原味屋!開價2.1億遠離好萊塢:狠賺1億

李立群攜女李元元拍中國電影「家的方向」 3天票房不到10萬台幣

相關新聞

全球30%人曾遇「鬼壓床」!專家解密睡眠癱瘓症 4步驟幫脫困

你是否有過「鬼壓床」的經驗?醒來時大腦清醒、卻渾身動彈不得,甚至感覺胸口被壓、看到詭異身影,令人驚恐萬分?其實這種現象在...

錯過替哥哥換位機會!印航空難唯一「奇蹟」倖存者飽受折磨

印度航空171號班機空難的唯一倖存者維斯瓦什庫馬爾(Vishwashkumar Ramesh)17日出院,雖然臉上和手臂...

梵蒂岡「政教關係」:台灣政府如何與教廷展開務實外交?

若為增進我國與教廷的外交關係,需要從「政教關係」與教務的角度思考:臺灣政府能多做什麼?基於與教廷外交關係的需要,臺灣可以推動什麼合作?

只會對台灣和中國說謝謝?南韓李在明逃避台海問題

李在明於2022年總統大選敗選後,很快補選上國會議員,並當選共同民主黨黨魁。在就任黨魁後的外媒記者會上,他向我們表示:南韓可以同時與美國及中國維持友好關係,不該是零和遊戲,也不是非我即他。

民粹話術惡搞民主!法國扭曲的政治語言

關心台灣政治的你是否有過以下經驗:看似不怎麼重要的事件,突然變成熱門話題;某個大家都在討論的名詞,卻沒有人能精準定義;以前會被認為觸犯大忌的極端發言,現在好像越來越尋常;在自由發言的情境高喊「台灣都沒有言論自由了」的人越來越多,讓你懷疑是不是真的有平行時空。

從漠視到關切?南韓總統如何看待台灣問題

隨著時間的演進,南韓政治看待台灣的態度也有所變化,從過去的漠不關心,到現在成為熱門話題。南韓的政治人物與政府高層,對台灣的觀感如何改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