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白晝之夜「電影與抵抗」 台灣原民作品受邀參與

適逢電影誕生第130週年,2025年巴黎白晝之夜以「電影」與「抵抗」為題,上百部作品於7日晚至8日清晨在全城放映,遍及露天與室內。圖為「王牌冤家」導演米榭龔德力為白晝之夜特別製作的兒童動畫短片。中央社
適逢電影誕生第130週年,2025年巴黎白晝之夜以「電影」與「抵抗」為題,上百部作品於7日晚至8日清晨在全城放映,遍及露天與室內。圖為「王牌冤家」導演米榭龔德力為白晝之夜特別製作的兒童動畫短片。中央社

適逢電影誕生第130週年,今年巴黎白晝之夜以「電影」與「抵抗」為題,上百部作品於7日晚至8日清晨在全城放映,遍及露天與室內。特別嘉賓為「王牌冤家」導演米榭龔德力;台灣阿美族藝術家陳彥斌的原民舞蹈錄像作品亦受邀參與。

1895年,自世界上第一部商業電影「火車進站」、由法國盧米埃(Lumière)兄弟於巴黎咖啡廳公開放映並售票後,作為第七藝術的「電影」於焉誕生。由巴黎市政府主辦、今年為第24屆的「巴黎白晝之夜」(Nuit Blanche),首度邀請電影人董澤利(ValérieDonzelli)擔任年度藝術總監規劃主題。

董澤利為法國電影導演與演員,曾在2024年獲得法國凱薩電影獎。喜愛說故事的她在巴黎市政府網站表示:「夜晚是自由與充滿想像力的,而白天充滿種種抵抗。」她期待藉由白晝之夜讓整座巴黎成為電影放映廳,展示過往與當代的重要作品。

例如法國國家電影資料館放映「她們」短片影展,呈現世界第一位女導演蓋(Alice Guy)於1907年的拍片幕後花絮,以及法國傳奇影后凱薩琳.丹妮芙(Catherine Deneuve)在1991年為國際特赦組織拍攝的短片「抵抗遺忘」,聲援被謀殺的薩爾瓦多女革命家維拉斯格(Febe Elizabeth Velásquez)。

此外,被台灣影迷熟知的法國女導演安妮.華達(Agnès Varda)於1977年探討墮胎權益的電影「一個唱,一個不唱」,與5位不同世代的女性導演作品,同時在巴黎各大街角露天放映。

法國導演米榭龔德力(Michel Gondry)則以特別嘉賓的身分,為白晝之夜量身定做3場藝術活動。

包含一則僅以紙、剪刀、膠水所製作的兒童動畫短片,幽默呈現藝術家在白晝之夜前如何火燒屁股地準備;一個巨大的音樂盒互動裝置,在聚光燈的照射下,民眾以手搖的方式啟動一首溫柔的革命歌曲;和一個短片製作工作坊,邀請社區居民在短短3小時內集體創作,從寫劇本、拍攝到放映。

龔德力曾以電影「王牌冤家」拿下2005年奧斯卡最佳原著劇本,作品跨及社會關懷與潛意識探索,並不時加入手作DIY道具,被策展人董澤利譽為最自由的「抵抗藝術家」。

台灣阿美族藝術家陳彥斌(Fangas Nayaw)則以錄像作品「拉什麼龐克」,受邀參與巴黎外國文化中心論壇(FICEP)所主辦的舞蹈影像計畫DANSE(S),為白晝之夜藝術活動之一。該展以「人類永不停歇的奮鬥」的主題,在巴黎市內的「歐洲體驗館」與來自丹麥、希臘、義大利、烏克蘭、愛沙尼亞等9個國家共同放映展出。

適逢電影誕生第130週年,今年第24屆的「巴黎白晝之夜」,首度邀請電影導演董澤利(Valérie Donzelli)擔任年度藝術總監。圖為法國國家電影資料館所展出的世界上第一部商業電影「火車進站」,由法國盧米埃(Lumière)兄弟在1895年於巴黎咖啡廳放映,作為第七藝術的「電影」於焉誕生。中央社
適逢電影誕生第130週年,今年第24屆的「巴黎白晝之夜」,首度邀請電影導演董澤利(Valérie Donzelli)擔任年度藝術總監。圖為法國國家電影資料館所展出的世界上第一部商業電影「火車進站」,由法國盧米埃(Lumière)兄弟在1895年於巴黎咖啡廳放映,作為第七藝術的「電影」於焉誕生。中央社
2025年巴黎白晝之夜藝術總監為電影導演董澤利(Valérie Donzelli),她認為夜晚是自由與充滿想像力的,而白天充滿種種抵抗,藉由白晝之夜,董澤利期待讓整座巴黎成為電影放映廳,展示過往與當代的重要作品。中央社
2025年巴黎白晝之夜藝術總監為電影導演董澤利(Valérie Donzelli),她認為夜晚是自由與充滿想像力的,而白天充滿種種抵抗,藉由白晝之夜,董澤利期待讓整座巴黎成為電影放映廳,展示過往與當代的重要作品。中央社

電影 藝術家 白晝之夜 法國 巴黎

延伸閱讀

「蔡明亮導演電影回顧展」巴塞隆納舉行 大師講座鼓勵電影創作者做自己

夏日巴黎與香檳氣泡的美好相遇!輕奢花園餐桌、米其林級食譜大公開

住宅法後全國首座原民社宅興建 侯友宜:全力打造文化傳承基地

巴西總統魯拉訪問法國 籲增加雙邊貿易往來

相關新聞

全球30%人曾遇「鬼壓床」!專家解密睡眠癱瘓症 4步驟幫脫困

你是否有過「鬼壓床」的經驗?醒來時大腦清醒、卻渾身動彈不得,甚至感覺胸口被壓、看到詭異身影,令人驚恐萬分?其實這種現象在...

錯過替哥哥換位機會!印航空難唯一「奇蹟」倖存者飽受折磨

印度航空171號班機空難的唯一倖存者維斯瓦什庫馬爾(Vishwashkumar Ramesh)17日出院,雖然臉上和手臂...

只會對台灣和中國說謝謝?南韓李在明逃避台海問題

李在明於2022年總統大選敗選後,很快補選上國會議員,並當選共同民主黨黨魁。在就任黨魁後的外媒記者會上,他向我們表示:南韓可以同時與美國及中國維持友好關係,不該是零和遊戲,也不是非我即他。

民粹話術惡搞民主!法國扭曲的政治語言

關心台灣政治的你是否有過以下經驗:看似不怎麼重要的事件,突然變成熱門話題;某個大家都在討論的名詞,卻沒有人能精準定義;以前會被認為觸犯大忌的極端發言,現在好像越來越尋常;在自由發言的情境高喊「台灣都沒有言論自由了」的人越來越多,讓你懷疑是不是真的有平行時空。

從漠視到關切?南韓總統如何看待台灣問題

隨著時間的演進,南韓政治看待台灣的態度也有所變化,從過去的漠不關心,到現在成為熱門話題。南韓的政治人物與政府高層,對台灣的觀感如何改變?

送走20萬孩子的「孤兒列車」!一場收養制度的驚人實驗

這不是小說的情節,而是美國歷史上最寂靜卻又最宏大的社會實驗——「孤兒列車」(Orphan Train)。從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初,超過20萬名兒童從紐約等東岸城市,被送往內陸的農村地帶,期盼他們能「被收養」、「被改變」,甚至「被重新塑造」。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