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點餐也有心理操縱?心理學家曝餐廳「讓客人多花錢」策略

近期國外一名心理與行銷專家在社群媒體上揭露餐廳常用的手法,提醒大家不要掉進心理學的陷阱裡,造成錢包無謂失血。她說餐廳有許多小細節,都是透過心理暗示要顧客多掏錢,甚至過程還不知不覺、心甘情願。
據《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報導,女網友巴西亞(Basia)近期在TikTok上分享,很多時候人們到餐廳用餐,以為自己是按著喜好做決定,但其實整個用餐過程都有許多心理操縱的小手段。
她表示,其實餐廳從菜單設計到背景音樂,都是有目的的心理誘導。像是菜單上特別貴的餐點,並不是為了吸引顧客點餐,反而是用來「陪襯」其他餐點的價位,讓其他餐點看起來比較划算。
櫃檯上常見的小費箱用透明的盒子,而且裡面總是已經有錢,這也可能是店員自己先放進去,好給人一種「其他人都有給小費」的心理壓力。有些餐廳會用手寫的板子寫「今日特價」,但其實這份餐點可能一直都是這個價格,只是用手寫的好讓顧客認為餐點真的是今天限量特價。
除此之外,去到國外時,有些餐廳會詢問「要喝氣泡水還是礦泉水?」這樣的問法,其實就是要讓人忽略「自來水免費」的選項,直接進入高單價選擇。而且許多餐廳不會特別寫幣別符號(像是£24只寫24),因為沒有錢的符號,會讓人有種「不像在花錢」的感覺。
就連背景音樂的節奏,其實都經過縝密的計算。若是客人比較少,就會播放慢歌,讓客人多坐一會,也許會點更多餐點。而在客滿時餐廳就會放比較快節奏的音樂,讓客人下意識吃得比較快,加速翻桌率。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