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幾乎學生都會經過」逢甲大學校樹倒塌壓死男學生 校方說話了

行政院核定!下半年增2連假 明年9個「三天以上」連續假期

捷克復活節傳統打臀部習俗 引起性別討論掀兩派看法

隨著復活節到來,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舊城廣場上,可見許多盛開的玫瑰花、攤商與人潮。中央社
隨著復活節到來,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舊城廣場上,可見許多盛開的玫瑰花、攤商與人潮。中央社

捷克復活節有項獨特習俗,男生會用柳鞭輕打女生的臀部,象徵祝福她們健康與青春;女性通常會送上彩蛋與糖果作為回禮。然而,這項傳統在當代社會引起支持與反對聲浪,有的認為這有助於促進人際社交與幽默互動,有的則認為強化性別刻板印象、造成身心不適。

復活節(Easter)是基督教重要的節日,紀念耶穌基督的復活,同時也象徵重生與希望,以及春天的開始。對許多捷克人來說,復活節已逐漸脫離其宗教根源,轉而成為家庭與社交的聚會節日。

根據市場調查公司NMS,針對1000名18歲以上民眾進行的調查,僅有9%的人計劃在復活節期間參加教堂活動。雖然越來越多捷克人不再參加教堂儀式,但仍透過和家人團聚、參與習俗與分享餐點來慶祝復活節。

每到復活節前後,布拉格的舊城廣場上會出現熱鬧的市集,攤位上販售傳統手工藝品、裝飾彩蛋與各式美食,現場也有歡樂的音樂表演,演出者穿著傳統服飾演奏手風琴、小提琴,展現捷克民俗文化風情。

而來到復活節星期一早上,街上可見「打臀部」的習俗,男生會拜訪街坊鄰居,手持柳條編成的小鞭子(Pomlázka)輕打女生的臀部,象徵將健康、青春與活力傳遞給她們。而女性通常會以彩蛋、糖果與巧克力作為回禮,對於成年男子,有時會給予一小杯烈酒。

雖然這項習俗歷史悠久,但在當代社會引起性別角色、身體界線的議題討論。根據NMS調查,Z世代中有64%的男性支持這項習俗,對比僅26%的女性支持。支持者認為,這項習俗保留捷克民俗文化,有助於促進人際社交與幽默互動,尤其在鄉村地區仍受歡迎。

批評者指出,這項習俗強化性別刻板印象,甚至可能造成身心上的不適。捷克民眾Bartolomej告訴中央社記者,這個傳統歷經好幾個世代,「但我認為,這對我們這代有點過時。在21世紀,用木條打女生並不是很合適。」

記者實際在復活節星期一早上,來到街上觀察這項習俗。組隊上街的人群以年輕男性居多,但亦有少數女性參與,顯現不只男性,女性也能進行「打臀部」活動。而街坊鄰居對於這項習俗,多半敞開大門歡迎,現場氣氛歡樂。

隨著時代演變,越來越多家庭以輕鬆、象徵性的方式執行這項傳統,避免過度用力,並加入女孩反擊男孩的有趣環節,讓整體氣氛更平衡。

習俗 捷克 復活節

延伸閱讀

復活節剛露面…首位拉美出身教宗方濟各驟逝 享壽88歲

方濟各驟逝/最後一天仍工作 現身梵蒂岡廣場問候信徒

方濟各最後接見的外國政要!美副總統范斯獲贈1物曝光

復活節爆炸案6周年 梵蒂岡譽死者「信仰英雄」

相關新聞

全球30%人曾遇「鬼壓床」!專家解密睡眠癱瘓症 4步驟幫脫困

你是否有過「鬼壓床」的經驗?醒來時大腦清醒、卻渾身動彈不得,甚至感覺胸口被壓、看到詭異身影,令人驚恐萬分?其實這種現象在...

200年前保險套長這樣!羊盲腸製成 紫外線檢測曝「使用狀況」

法新社報導,荷蘭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3日起舉辦名為「安全性行為?」的展覽,以19世紀的性工作為主題,其中...

影/直擊!瑞士阿爾卑斯冰川崩塌 下方村莊「9成被摧毀」

瑞士阿爾卑斯山脈一大塊冰川斷裂,導致大量冰塊、泥漿和岩石傾瀉而下,掩埋本月稍早因岩石滑坡風險而撤離的大部分村莊地區。

7月大地震預言 NHK點名從港台擴散謠言、中國使館的「提醒」加深不安

二十幾年前的日本漫畫預言今年7月5日日本將發生毀滅性地震,香港部分飛日定期航班預防性減班。NHK上月調查這個「謠言」起自...

澳洲政府直升機「空中撲殺」700隻無尾熊 動保團體轟:糟糕先例

澳洲當局近期在維多利亞州動用直升機對無尾熊進行撲殺,此舉引發動保團體的抗議,他們擔憂會有大量幼仔因此成為孤兒。

唸出「台籍罹難者」之名:台人接力朗讀紀念碑,慰靈沖繩戰役

二戰終戰80週年,日本德仁天皇一家的慰靈之旅第二站來到沖繩縣。天皇一家先在6月4日造訪了沖繩戰役最後的激戰地點系滿市,慰問收納18萬人遺骨的納骨堂,以及銘刻超過24萬名罹難者姓名的石碑「和平之礎」,第二天一早又前往學童疏開(日文稱「学童疎開」)船「對馬丸」的慰靈碑及博物館,紀念這段在戰爭打到沖繩之前,為了疏散近1500名學童,卻遭美軍擊沉的悲劇。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