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遠側土壤乾燥 坑中蘊藏大量冰凍水

中國科學家分析發現,月球的遠側表面為乾燥土壤,每公克土壤的含水量估計不到1.5微克。(Photo by NASA on Unsplash under C.C License)
中國科學家分析發現,月球的遠側表面為乾燥土壤,每公克土壤的含水量估計不到1.5微克。(Photo by NASA on Unsplash under C.C License)

月球兩側的水含量大不同,土壤坑中竟蘊藏豐富冰凍水!中國嫦娥六號去年完成人類史上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調查發現月球的的遠側表面為乾燥土壤,每公克土壤的含水量估計不到1.5微克。然而,科學家強調,隕石坑中卻蘊藏著大量的冰,未來可形成珍貴的冰凍水。

月球土壤水含量低

Earth.com》報導,中國科學家近期針對從月球遠側表面帶回的土壤和岩石進行研究,發現月球遠側可能比始終面向地球的近側更為乾燥,然而,需要更多的樣本才能確認土壤乾燥的普遍性。研究人員指出,了解月球地函中的含水量有助於解釋月球的演化進程。

中國科學院研究員胡森表示,其團隊收到了5公克月球土壤樣本,並選取578個顆粒以利用電子顯微鏡進行詳細分析。對此,他們估計每公克土壤的含水量不到1.5微克,相較於月球近側的土壤,每公克土壤的含水量位於1微克至200微克之間,月球遠側的土壤處於乾燥狀態。

據報導,土壤樣本分析的重點是礦物顆粒,尤其是磷灰石(一種已知能捕獲氫的磷酸鹽礦物)以及稱為「熔融包裹體」的微小古代熔岩袋。如今,這項研究為月球探索貢獻新的科學觀點,即不再將月球視為極度乾燥,而是意識到月球地函中蘊藏著少量但意義重大的水。

冰凍水蘊藏豐富

美聯社》報導,中國嫦娥六號去年完成人類史上首次月背採樣,其從古老廣闊的南極-艾特肯盆地中挖出了火山岩和泥土,該盆地是太陽系中最大的撞擊坑之一。研究發現,南極-艾特肯盆地的撞擊可能將水元素吹到了近側,導致遠側的水資源枯竭,但也可能只是兩側的水量垂直分佈不均。

然而,月球遠側永久陰影的隕石坑中蘊藏著大量的冰,這些冰凍水可用於飲用、烹飪和製造火箭燃料。對此,美國太空總署計劃明年透過其阿爾忒彌斯計畫將4名太空人送上月球,最快將於2027年登陸月球南極附近,而中國則計劃在2030年前實現太空人登月。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南極 太空人 科學家

延伸閱讀

NASA準署長盼火星任務優先 任命聽證會暗埋火線

四接環評惹議 遭批「無視數據造假」!環境部:將組專案小組調查

第一個完成任務的私人登月器 「藍色幽靈」壽命告終

光合菌救土壤、強化植株雲林農民很有感 省肥料、農藥還能提高收益

相關新聞

澳洲政府直升機「空中撲殺」700隻無尾熊 動保團體轟:糟糕先例

澳洲當局近期在維多利亞州動用直升機對無尾熊進行撲殺,此舉引發動保團體的抗議,他們擔憂會有大量幼仔因此成為孤兒。

蒙古顛覆世界!元代中國開啟「歐亞大交流時代」

有關元代中國的看法和評價,可以說正迅速地起了變化。無論日本、中國還是歐美各學界,都是如此。不只如此,能夠注意到的還有,在歐美學者中,出現了一種將這個時代自由開闊且富於理性的社會風潮與文化狀態命名為「蒙古自由主義」,並有給予極高評價的意向。

決戰硫磺島:戰後80年,上萬戰士遺骨與島民仍回不了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後,1944年被迫疏散的硫磺島居民們,也不能返家。因為硫磺島直到1968年之前,都在美軍接管下,美軍還曾在硫磺島儲存核武長達10年(1956年2月至1966年6月)。同為小笠原群島的父島(Peel Island)也曾在同一時期被美軍當成存放核武的地點。

日本山羌之亂!台灣山羌成為肆虐關東的外來種

春天到來,應該是萬物滋生,一切欣欣向榮,代表著新的一年到來,不過住在日本千葉縣的人們,卻是遇到外來種生物的侵擾而苦不堪言。目前數量相當龐大的外來種,竟是來自台灣的山羌。

恐狼復活?基因改造灰狼的誕生,與「去滅絕」的宣傳噱頭

2025年4月8日開始,網路與各大媒體有一條消息迅速流傳:滅絕1萬年的動物「恐狼」復活!這類令人感覺獵奇的題材,加上《魔戒》導演彼得傑克森(Peter Jackson)參與投資和宣傳、又有電影《侏儸紀世界》官方帳號分享等名人加持,可想而知會受到許多關注,帶來收益與爭議。

恐狼沒有復活:基改灰狼與「去滅絕」噱頭

2025年4月8日開始,網路與各大媒體有一條消息迅速流傳:滅絕1萬年的動物「恐狼」復活!這類令人感覺獵奇的題材,加上《魔戒》導演彼得傑克森(Peter Jackson)參與投資和宣傳、又有電影《侏儸紀世界》官方帳號分享等名人加持,可想而知會受到許多關注,帶來收益與爭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