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PLG/與富邦勇士續約
「野獸」林志傑確定再戰一季

我是台灣孩子!陸配亞亞老公全台語控訴:難道要我走?

他買高股息「3大天王」月領9萬當房貸現金流 網讚最強防禦手段

世衛:歐洲「驚人地」缺酒精致癌認知 酒類應加註警語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14日公布最新調查,整個歐洲「驚人地」對酒精癌症之間的關聯缺乏認知,世衛呼籲在這個世上最愛飲酒地區比照菸害警示,在酒精飲品加註明確且顯著的罹癌風險警語。

路透報導,世界衛生組織一再示警酒精會致癌,並支持在酒精飲品加註明確的警語,但從未像現在這樣強烈籲請政府採取新的規範。

今年早些時候,美國醫務總監(U.S. Surgeon General)也呼籲在酒精飲品標示上,加註罹癌風險警語。

世界衛生組織歐洲區域辦事處表示,酒精造成歐洲各地每年80萬人死亡,但只有一小部分的人知道酒精的風險。世衛歐洲區域辦事處的研究發現,只有15%的受訪者知道酒精會導致乳癌,39%的受訪者知道酒精與結腸癌的關聯。

WHO表示:「儘管癌症是歐盟因酒精所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公眾對酒精與癌症關聯性的認識仍低到驚人。」

WHO指出,業界偏好自我規範,但仰賴業者自我規範存在風險,酒精飲品生產者可能會把警語放在「不顯眼的位置」以及採用「模糊的陳述」,或使用容易遭購物者忽視的QR碼呈現。

WHO說,酒精飲品應該以書寫形式呈現「清楚且顯著的健康警語」,或可與圖片相結合以「最大化地擴大影響範圍,向消費者提供清楚、精確的資訊,讓他們為自己的健康做出明智的選擇」。

WHO表示,歐盟27個成員國中目前只有3國酒精飲品有加註某種形式的警語,分別為法國、立陶宛與德國,愛爾蘭計畫自明年5月起在酒精飲品上加註更廣泛的癌症風險警語。

WHO 癌症 酒精 風險

延伸閱讀

6連霸神級首席調酒師力作 艾柏迪第6代紅酒桶過桶報到

阿嬤日餵嬰喝蜂蜜水 兒醫:這4種食物即便煮過也不該給小孩吃

外表整潔很難嗎?她觀察男同事4技巧「永遠乾淨俐落」:桌上必放噴霧

最適合吃優格的時間不是早餐!日醫更推薦晚餐後吃:立刻改善一症狀

相關新聞

人瑞打假公司!他專揭超百歲老人有無說謊 查最長壽理髮師結果曝

隨著百歲人瑞攫取越來越多關注,億萬富豪和創業家也砸大把錢開發長壽商機。不過如何證明人瑞年齡是否屬實?這是商業保險經紀人梅...

日本京都拉麵店Po照公審1星負評客 懸賞2萬元威脅「處決」

由於不滿顧客用餐後給下1星負評,日本京都河原町站附近一間著名拉麵店とよ二郎(TOYOJIRO)在社交媒體公開顧客照片,並懸賞10萬日圓(約新台幣21,945港元)要把2人找出來進行「處決」,把這2名顧客打一頓,此舉遭不少網民批評。

美國人的反智傳統:從1950年代至今,保守民粹為何仇恨知識分子?

雖然本書主要處理美國早期的歷史,但是當時勾起寫作念頭的卻是一九五○年代的政界及知識界情況。那時期,我們全國陷於交相指控、互相為敵的難過氛圍。

性犯罪追溯期可以取消嗎?法國狼醫性侵300童,如何追討正義?

法國司法目前正面臨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兒童性侵案件——勒史夸內醫生性侵事件(Affaire Le Scouarnec)。由於被害人數目高達300多人,事件於2017年爆發之後,歷經6年多的調查與準備,才於今年2月開啟審理。繼去年底的馬松事件(Affaire de Mazan)之後,法國的司法記者與社會大眾透過法庭所揭露的駭人事實,再度掉入人性最黑暗的深淵。然而不同的是,當時的案件有一個勇敢的被害人——吉賽兒.佩利寇(Gisèle Pelicot)——帶來希望的微光,但這次的黑暗與傷痛似乎沒有盡頭。個別被害人淹沒在300多人的基數中,沒有自己的臉龐。

禧年大翻新!「轉變中的羅馬」和深植的宗教精神

2024年12月24日,教宗方濟各按照詔書《望德不使人蒙羞》的內容,開啟聖彼得大教堂的聖門,正式宣布禧年開始。在前一天,義大利當局及羅馬市府,也以他們自己的獨特方式,宣告羅馬已準備好接下來為期一年的禧年活動:為新的庇護廣場(Piazza Pia)舉辦啟用儀式。

比特犬撕咬肢解73歲鄰居老婦…體內驗出毒品 飼主下場出爐

台北市發生同一隻比特犬,11天內兩度「開窗跳車咬人」事件,引發關注。在美國俄亥俄州也發生一起比特犬攻擊事件,一名73歲婦人在進行園藝工作時,遭鄰居的兩隻比特犬攻擊致死,屍體更遭到肢解。事後警方在比特犬體內發現毒品成分,最終飼主被判過失殺人罪,目前等待宣判中。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