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彭博:習近平下周與全球企業CEO會面 高通執行長在列

亞利桑那州長快閃來台拜訪台積電總部 公司回應了

遺物找到更多證據 金賽綸昔遭威脅:賠償金秀賢《淚之女王》損失

歐洲缺乏酒精致癌認知 世衛籲:酒類加註罹癌風險警語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公布最新調查,整個歐洲「驚人地」對酒精與癌症之間的關聯缺乏認知。示意圖/ingimage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公布最新調查,整個歐洲「驚人地」對酒精與癌症之間的關聯缺乏認知。示意圖/ingimage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公布最新調查,整個歐洲「驚人地」對酒精癌症之間的關聯缺乏認知,世衛呼籲在這個世上最愛飲酒地區比照菸害警示,在酒精飲品加註明確且顯著的罹癌風險警語。

路透社報導,世界衛生組織一再示警酒精會致癌,並支持在酒精飲品加註明確的警語,但從未像現在這樣強烈籲請政府採取新的規範。

今年早些時候,美國醫務總監(U.S. Surgeon General)也呼籲在酒精飲品標示上,加註罹癌風險警語。

世界衛生組織歐洲區域辦事處表示,酒精造成歐洲各地每年80萬人死亡,但只有一小部分的人知道酒精的風險。世衛歐洲區域辦事處的研究發現,只有15%的受訪者知道酒精會導致乳癌,39%的受訪者知道酒精與結腸癌的關聯。

世衛組織表示:「儘管癌症是歐洲聯盟(EU)因酒精所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公眾對酒精與癌症關聯性的認識仍低到驚人。」

世衛組織指出,業界偏好自我規範,但仰賴業者自我規範存在風險,酒精飲品生產者可能會把警語放在「不顯眼的位置」以及採用「模糊的陳述」,或使用容易遭購物者忽視的QR碼呈現。

世衛組織說,酒精飲品應該以書寫形式呈現「清楚且顯著的健康警語」,或可與圖片相結合以「最大化地擴大影響範圍,向消費者提供清楚、精確的資訊,讓他們為自己的健康做出明智的選擇」。

世衛組織表示,歐盟27個成員國中目前只有3國酒精飲品有加註某種形式的警語,分別為法國、立陶宛與德國,愛爾蘭計劃自2026年5月起在酒精飲品上加註更廣泛的癌症風險警語。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WHO 癌症 酒精 風險

延伸閱讀

大S辭世驚覺無常 唐玲罹癌重生曾動念「預立遺囑」

玉女歌手罹癌後首露面!哽咽上台開唱 超強狀態曝光

阿嬤日餵嬰喝蜂蜜水 兒醫:這4種食物即便煮過也不該給小孩吃

外表整潔很難嗎?她觀察男同事4技巧「永遠乾淨俐落」:桌上必放噴霧

相關新聞

日本京都拉麵店Po照公審1星負評客 懸賞2萬元威脅「處決」

由於不滿顧客用餐後給下1星負評,日本京都河原町站附近一間著名拉麵店とよ二郎(TOYOJIRO)在社交媒體公開顧客照片,並懸賞10萬日圓(約新台幣21,945港元)要把2人找出來進行「處決」,把這2名顧客打一頓,此舉遭不少網民批評。

英囚犯用馬桶蓋碎片殺獄友「高達30處傷害」 試圖藏屍置物櫃

英國一處監獄發生謀殺案,一名囚犯聲稱獄友威脅他,他為了自衛自製武器殘忍殺害對方,死者受到的傷害高達30處,法庭對這名犯嫌判處終生監禁。

「申論題:川普和馬斯克誰更有權力?」英國2025約翰洛克論文競賽開跑

「川普和馬斯克,誰更有權力?」2025年英國約翰洛克論文競賽(John Locke Essay Competition),青少年組的題目之一納入了美國新政府的兩大話題焦點人物。這個看似抽象卻饒有趣味的問題,報名參賽者以僅僅2,000字篇幅提出精彩合理的論述...在台灣幾乎每年都可以看到新聞,又有許多傑出高中學子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科學奧林匹亞國際競賽中獲得極高榮譽。但在人文和社會科學方面,似乎鮮少有社會目光投向類似的競賽。其實,國際間也同樣有針對國高中生的人文社科類競賽,約翰洛克論文競賽即為其中之一。

311震災周年:為什麼海嘯鬼故事特別多?

311震災裡的遇難者,有90%是因為海潚喪生的。震災後當地出現的心靈現象,有許多是讓人聽了為之鼻酸的。

西藏抗暴紀念!中國和平協議騙局一場?

3月10日是「西藏抗暴紀念日」,紀念1959年西藏反抗中國政府、發起武裝抗爭的日子。而這一個月份也是藏人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後來被迫流亡海外的時間。

永恆的大師!歐洲慶祝「米開朗基羅誕辰550年」

1475 年 3 月 6 日的夜晚,托斯卡納山區的小鎮卡普雷塞迎來了一位將改變藝術史的靈魂——米開朗基羅。在瓦薩里的描述裡,當夜吉星高照,金星步入木星的宮位,象徵智慧與美的交會,而水星主宰其命運,預示著他非凡的藝術天命。這個初生的嬰孩是上天賜予人間的奇蹟,他的雙手將在大理石與畫布間打造永恆。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