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情商」表現?傳訊息愛用表情符號 研究:跟依附類型有關
Emoji不僅是日常通訊的趣味小工具,還可能透露使用者的情緒商數(Emotional Intelligence,以下簡稱情商)以及關係中的依附類型。一項最新的研究指出,高情商和安全依附型的人更常使用Emoji來進行溝通,其中女性尤其喜歡使用Emoji來表達內心的感受。
據《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印第安納大學的研究團隊調查了320位成年人(包含191名女性和123名男性)的Emoji使用習慣,並要求他們填寫線上問卷,分享個人基本資料、情感依附類型、情商及Emoji的使用頻率。
研究發現,經常使用Emoji的人,通常是為了降低訊息被誤解的可能性。除此之外,使用者也希望透過使用Emoji來表達情緒,避免交流中的尷尬情況。研究中,女性較常使用Emoji,男性的使用頻率則較低,而這可能與他們的情感依附類型有關。
依附理論認為,個體與父母的依附關係會影響其成年後的人際互動模式。研究指出,迴避型依附的人更少使用Emoji,而這當中男性是迴避型依附的比例較高,所以他們也較少使用Emoji。
對迴避型的人來說,他們對於與伴侶或親密關係中的情感表達相對保守。表情符號對他們來說可能只是「附加的文字符號」,並無情感連結的意圖。相反地,高情商的人更善於解讀表情符號的情感訊息,將其視為自我揭示和增強情感連結的工具。除此之外,焦慮型依附的受試者也可能因為害怕被拋棄,較少用Emoji進行情感交流。
研究也發現,Emoji在親密關係中也扮演重要角色。受試者表示,首次約會後使用Emoji可以幫助維持健康的情感連結,例如傳送愛心或親吻表情符號來展現浪漫情愫。
這項研究顯示了Emoji的特殊功能,這些小小的圖案不僅僅是圖案,而是情感的符號,反映了我們的依附關係和情商。在訊息中添加笑臉符號,不僅只是給對方一個「笑臉」,更是一種深層的情感交流方式。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