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柯文哲痛罵檢方「不要臉」 吐關押7月最大遺憾哭了:怎麼原諒你們?

亮牌?傳普亭希望川普承認「5地主權」屬俄國領土 克宮發聲

「橘子」未到案成李文宗延押理由? 律師轟檢方亂扯:2人涉案部分無關

瑞士嚴重世俗化 專家:歐洲共同危機

瑞士面臨更嚴重世俗化,歐洲也正經歷共同危機!(Photo by Kyler Nixon on Unsplash under C.C License)
瑞士面臨更嚴重世俗化,歐洲也正經歷共同危機!(Photo by Kyler Nixon on Unsplash under C.C License)

瑞士面臨更嚴重世俗化,歐洲也正經歷共同危機!一項調查指出,瑞士面臨宗教團體數減少、宗教領袖明顯老化,加上針對同性戀和女性族群,宗教團體都抱持更開放態度。對此,專家認為,歐洲國家世俗化正處於不同階段、持續進行中。

瑞士世俗化危機

evangelical focus》報導,洛桑大學宗教社科研究所、斯特拉斯堡神學院及巴塞爾神學院的研究報告指出,相較16年前而言,瑞士面臨更大世俗化危機,包括當地宗教團體數量減少,宗教領袖平均年齡增加。然而,宗教團體的容忍性則持續增強,尤其對同性戀者的接受度,以及對女性領導的開放態度。

研究顯示,羅馬天主教徒和改革宗新教徒的信徒流失較多,而宗教團體總數則減少7.2%。此外,宗教領袖的平均老化速度,相較其他勞動人口還要更快,整體平均年齡上升三歲,其主要原因在於沒有足夠的年輕領導人。

另外,當地宗教團體接受同性戀者成為信徒的比例也增加,尤其在羅馬天主教、新教保守派和穆斯林團體中,對同性戀者的接受度高達75%。再者,宗教團體對女性擔任領導職務也更加開放,其中有15.2%的宗教團體由女性領導。

無宗教信仰人口

瑞士資訊》報導,根據瑞士聯邦統計局的數據,過去50年來,無宗教信仰的瑞士人口是增長最快的群體,約為2021年瑞士總人口的近三分之一。據分析,無宗教信仰者大多是年輕人、受過良好教育且居住在城市,而男性則略多於女性。

洛桑大學宗教社科研究所所長斯托爾茨指出,背棄從小養成的宗教習俗或接受另類靈性的人並不佔多數,其往往沒有接受過宗教社會化,總體上對宗教漠不關心或反對。

「歐洲各國恐經歷共同世俗化危機。」他認為,瑞士的世俗化程度處於平均水準,而英國和法國世俗化更嚴重,但義大利和波蘭等國家卻是更加宗教化,這些國家並非同時進行,而是處於世俗化的不同階段。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信仰 同性戀 瑞士 羅馬

延伸閱讀

節日禮品推薦 Stella McCartney、Delvaux喜悅迎新

彈頭無緣登周杰倫大巨蛋!揭停當夥伴內幕

台新藥與瑞士 Medvisis 簽授權合約 推眼科新藥瑞士上市

瑞士公投 否決賦予房東更多權力限制房客轉租

相關新聞

日本京都拉麵店Po照公審1星負評客 懸賞2萬元威脅「處決」

由於不滿顧客用餐後給下1星負評,日本京都河原町站附近一間著名拉麵店とよ二郎(TOYOJIRO)在社交媒體公開顧客照片,並懸賞10萬日圓(約新台幣21,945港元)要把2人找出來進行「處決」,把這2名顧客打一頓,此舉遭不少網民批評。

影╱男子划輕艇突遭鯨魚吞了!3秒鐘後被吐出來 奇蹟生還影片曝

智利巴塔哥尼亞(Patagonia)海域上演驚人一幕,一名年輕男子正在划輕艇,結果突然遭到一頭座頭鯨吞進嘴裡,短短3秒鐘...

4寶爸遭同性戀情侶性侵虐殺!兇手自錄犯案過程 法醫:若清醒極痛苦

蘇格蘭發生駭人性侵虐殺案!1名24歲4孩之父成為2名陌生男子的獵物,其飲品被他們投放毒品,待神智不清後遭輪流性侵及虐待,最終死於酒精及藥物中毒。

虧大了!他免費搭郵輪卻得流感 船上接受治療被收154萬

美國明尼蘇達州一對男女獲得免費一周的加勒比海郵輪之旅,1月5日從邁阿密出發,未料上船後,男子感染流感並接受治療,儘管3天...

想財運滾滾千萬別錯過!來這日本四大神社「祈求蛇年好財運」

到日本旅遊時,許多遊客都會去神社參拜,並且可能或者購買「御守」祈求好運。日本網站「FINANCIAL FIELD」近來就分享在日本,有哪幾間神社的財運特別靈。

土耳其滑雪度假飯店大火增至76死!目擊者直呼宛如「世界末日」

土耳其博盧省(Bolu)卡爾塔卡亞(Kartalkaya)滑雪度假區一間飯店於當地時間21日凌晨失火,死亡人數至今已增至...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