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三星Galaxy S25三款新機規格一次看! AI更人性化、續當演唱會神機

越有錢越懶得動? WHO:日韓星等亞太高所得地區近半數成人缺乏運動

世衛組織說,全球約有18億成人缺乏充足運動。專家警告,缺乏運動使人們罹患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和其他非傳染性疾病的風險大增,這些疾病每年奪走超過1,000萬人的生命。美聯社
世衛組織說,全球約有18億成人缺乏充足運動。專家警告,缺乏運動使人們罹患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和其他非傳染性疾病的風險大增,這些疾病每年奪走超過1,000萬人的生命。美聯社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全球約有三分之一的成年人缺乏充足運動,其中包括日本、南韓及新加坡在內的亞太高所得地區,有高達48%成人欠缺體能活動。世衛專家警告,缺乏運動使人們罹患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和其他非傳染性疾病的風險大增,這些疾病每年奪走超過1,000萬人的生命。

WHO的這項調查報告指出,全球大約有18億人未達到該組織建議的身體活動量。根據WHO的標準,建議成年人每周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75分鐘的高強度的體能活動。

報告說,日、韓及星等亞太高所得地區成人缺乏體能活動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南亞地區的45%,包括阿富汗、孟加拉、不丹、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及斯里蘭卡。

專注於醫療保健的獨立私募股權公司Quadria Capital共同創辦人米爾(Abrar Mir)對CNBC說:「亞洲約占世界30%人口,卻承擔全球近50%的疾病負擔。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等疾病的患者比世界任何其他地方都多。」

根據刺胳針全球衛生期刊(Lancet Global Health Journal)指出,全球34%女性、29%男性缺體能活動。這種差距在南亞地區最明顯,該地區女性缺乏體能活動的情況比男性高出14個百分點。

WHO體能活動部門負責人布爾(Fiona Bull)解釋說:「女性有多重角色,她們承擔大部分的家事和照護勞務。意味著她們比較沒時間,有些人還必須外出工作。」布爾表示,兒童和青少年可能有學業的壓力,導致運動的時間減少,不運動的習慣甚至可能會延續到成年。

WHO這項對全球163個國家的研究顯示,自2000年以來人們的運動量普遍下降,全球成人缺乏運動的比例從2010年的26.4%和2000年的23.4%,上升至2022年的31.3%。

另一原因與近幾十年來大量使用科技有關。布爾說:「人們愈來愈重度使用電子設備,在電腦上工作,並且在發送電子郵件時經常久坐,而不是進行實際交談……因此,商務旅行次數也減少。」

布爾說,缺乏運動使人們面臨更大的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和其他非傳染性疾病的風險。她並表示,身體活動可以延緩失智症發作,這是目前老年人死亡的主因之一。WHO並指出,隨著全球老年人口持續增長,預計到2030年,失智症患者將達到7,800萬人。

WHO 失智症 運動

延伸閱讀

調虎離山成功?烏克蘭總司令:俄國急調3萬軍力 協防庫斯克

颱風珊珊朝日本前進!恐成「迷走颱風」 關東31日進入暴風圈

女子不吃甜卻患糖尿病癱瘓…揭常吃1款不甜食物出事 1類人易中招

凌晨東部連3震!清晨5時1分花蓮縣近海規模3.4地震 最大震度2級

相關新聞

土耳其滑雪度假飯店大火增至76死!目擊者直呼宛如「世界末日」

土耳其博盧省(Bolu)卡爾塔卡亞(Kartalkaya)滑雪度假區一間飯店於當地時間21日凌晨失火,死亡人數至今已增至...

圖輯╱全球接力跨年!杜拜、巴黎、倫敦絕美煙火一次看

世界各地逐步迎接2025年的到來,包括杜拜哈里發塔、法國巴黎凱旋門、英國摩天輪「倫敦眼」、埃及金字塔等稍早皆以燦爛煙火秀...

2024全球最繁忙十大航線出爐 「台港」再登榜首

最新報告顯示,2024年全球最繁忙的十個國際航線中,有七個位於亞太地區,顯示該地區旅遊逐漸復甦。其中,台北(TPE)-香...

擊敗中國好手!18歲印度神童成史上最年輕西洋棋王

18歲印度天才少年古克什.多馬拉朱(Gukesh Dommaraju)12日在新加坡舉行的國際西洋棋世界冠軍賽決賽中,擊...

日本飯店10月「平均房價4800元」創新高 年漲18%主因曝光

日本境內約2000家飯店10月平均每晚房價來到2萬2171日圓(約新台幣4800元),較去年同月上漲18.3%創新高,主...

歐盟科學家:今年確定將成史上最熱一年 高溫至少延續至明年初

歐盟科學家9日表示,今年將成為有紀錄來全世界最熱的一年,且異常高溫將至少持續到明年的頭幾個月。聯合國兩周前的氣候會談才剛...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