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之一中風康復者會得憂鬱症 長期病患有20%至30%確診

去年中風康復的賓州聯邦參議員費特曼最近因憂鬱症就醫,顯示身體疾病可能引發心理疾病的問題,美國中風協會(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說,將近三分之一中風康復者罹患憂鬱症,臨床心理學家戴維森(Karina Davidson)指出,長期病患中也有20%到30%會得憂鬱症。
費特曼的幕僚長詹特森(Adam Jentleson)說,「雖然費特曼一生中斷斷續續出現過憂鬱,但情況在最近幾周才變得嚴重。」日前他因頭部感到暈眩住院檢查,但詹特森沒說明是否和一年前的中風有關。
華爾街日報報導,麻州綜合醫院神經科學家史旺姆(Lee Schwamm)說,憂鬱症有可能是因為腦部化學變化,影響神經傳導所致。罹患重病而演變成憂鬱症的因素很多,與疾病本身有關的生理變化可能促發憂鬱。心理醫生和一般內外科醫生都說,藥物的副作用,孤立感、運動量減少等社會環境和情緒變化,也可能導致情緒低落,變成憂鬱症。
因為憂鬱症的症狀,例如疲倦,時常會和身體疾病和藥物效應重疊,因此有時很難辨別。
美國防癌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說,約四分之一癌症患者會有憂鬱症。臨床腫瘤學家卡馬爾(Arif Kamal)說,有些案例顯示,身體疾病的生理作用會提高罹患憂鬱症的機率,例如,胰臟癌會促發某些荷爾蒙的分泌,這些荷爾蒙會耗盡血清素(serotonin)。而血清素是平穩情緒的神經傳遞質,一旦數量降低甚至耗盡,心情自然難以平穩。
卡馬爾說,身邊有癌症或重病患者的人一定要思考這個問題:「兩年後,誰來料理病患的三餐?大家都說沒問題,我一定照顧到底,這是迷思,因為事實上,大部分人都是三分鐘熱度。」
報導指出,重病初期,很難分辨一般的傷心還是憂鬱症的臨床徵兆。卡馬爾說,剛診斷出長期性疾病的患者,通常會有一段適應失調期,這是對「人生重大壓力事件」的短期反應,但也可能呈現憂鬱症的症狀。他提醒,家人在這時候應注意病患的感覺、心情和行為有什麼變化。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