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受遺傳、環境等引起 1天5症狀達2周被認定確診

賓州民主黨籍新科參議員費特曼坦承16日晚自行住院接受憂鬱症治療,引發外界對憂鬱症的關注。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表示,目前醫界尚未了解引發憂鬱症的確切原因,但「可能是受到遺傳、生物、環境和心理等因素共同引起」,還有經歷受虐、性侵等創傷、經濟問題以及痛失親人等生活驟變也容易引發憂鬱症。
CDC表示,心臟病發作或確診癌症以及慢性疼痛,也會導致憂鬱症,另外焦慮症也更容易罹患憂鬱症,還有嗑藥、酗酒也和憂鬱症息息相關。
同時憂鬱症也可能因為藥物副作用引起,包括服用治療高血壓、胃酸過多、發炎和疼痛等類固醇、避孕藥等等,根據 2018年研究發現,全國有超過37%成年人服用過可能導致憂鬱的藥物。
全國心理衛生研究中心(National Institute on Mental Health)表示,臨床憂鬱症確診關鍵在於「一個人必須幾乎每天都出現五種憂鬱症狀,而且持續至少兩周。」症狀包括持續性悲傷、焦慮或空虛感以及絕望、悲觀、內疚、無價值或無助感等多種負面情緒。
美國中風協會(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表示,憂鬱症症狀還包括疲勞、精神不濟,對日常活動興趣缺缺、食慾不振、記憶力、注意力減退以及失眠、嗜睡,甚至出現自殺念頭,依照症狀程度可分為輕度、中度或重度。
至於治療憂鬱症有多種方法,包括服用抗憂鬱藥物、心理治療或者兩者兼具的療法,俄亥俄州立大學醫學院(Ohio State University College of Medicine)首席心理學家卡本特(Kristen Carpenter)表示:「通常需服藥四至八周才會見效,而且在找到最適合病患的藥物前,多半需要嘗試多種藥物。」
但如果一般療法對難治型憂鬱症患者無效,可改服其他藥物,例如含「K他命」的艾氯胺酮(esketamine)抗憂鬱鼻噴劑,是CDC批准用於治療重度憂鬱症的最新藥物,「關鍵在於接受治療,透過心理或藥物治療,絕大多數患者的憂鬱症狀都會獲得改善,」卡本特強調。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