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太空經濟 南韓趁勝追擊扶植航太產業
自製運載火箭世界號(NURI,KSLV-II)成功發射、首次送出月球探測器成功進入軌道,2022年無疑是南韓航太產業成果豐碩的一年,南韓政府也趁勝追擊,預計在今年立法成立宇宙航空廳,大力扶植航太產業。
2022年6月21日,完全由南韓自主研發製造的運載火箭世界號進行第2次試射,吸取第一次的失敗經驗,成功載送模擬實驗衛星進入低地軌道,南韓總統尹錫悅發表賀詞稱:「我國正式開啟從地面邁向宇宙的道路。」昭示對航太產業的大力支持。
不久後的同年8月5日,同樣由南韓航空宇宙研究院(航宇研)負責研發的月球軌道探測器(KPLO)Danuri號搭乘美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的獵鷹9號(Falcon 9)火箭發射升空,採取較節省燃料的彈道月球轉移軌道(Ballistic Lunar Transfer)方式,Danuri歷經4個多月的旅程,趕在年底前成功進入月球軌道。
尹錫悅政府在2022年12月召開上任後第一次國家宇宙委員會,首次將全羅南道、慶尚南道、大田指定為「宇宙開發特區」,設置民間宇宙發射場、宇宙環境測試設施等相關基礎建設,目標在2032年登陸月球,2045年登陸火星並躋身宇宙經濟強國,將目前未達1%的全球市占率擴大至10%。
南韓科學技術情報通信部隨後也在2023年業務計畫中宣布將為設立宇宙航空廳制定特別法,做為負責「宇宙經濟」的監管單位;同時設置每年50億韓元(約新台幣1.2億元)的宇宙新創專業基金、制定衛星活用促進法、開發南韓衛星定位系統(KPS)等。
世界號火箭第3次試射預計在今年上半年與民間企業合作進行,南韓科技部同時也將著手開發次世代發射體,2023年至2032年共規劃為此投入2兆132億韓元。
南韓政府近年對航太產業開發投入的預算約在每年6000億至7000億韓元,約僅是中國的1/10、美國的1/30,為追趕這些早就積極投入宇宙探索的國家,南韓政府相關預算預計將在5年內翻倍漲,達到1.5兆韓元。
除扶植新創及研發預算外,人才也是一大問題。科技部官員在一次與外媒記者會談中表示,航太研發人力逐漸高齡化,年輕人才多投入熱門的科技產業、較不青睞曠日費時的航太技術研發,當局目前也透過推動產學合作等方式培養下世代人才。
為吸引更多年輕學子投入相關產業,南韓政府也規劃在小學、中學及高中導入宇宙相關教育,培養國家幼苗對宇宙的興趣;在大學則規劃擴大宇宙重點研究室及未來宇宙教育中心,進一步育成專業人力。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