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不滿陳建仁答詢狀況外 綠委林岱樺高分貝飆官員:妳閉嘴

日本青森縣發生規模6.1地震 恐有「海面變動」、無致災之虞

學者:比起全面攻打台灣 中國更可能玩封鎖戰術

學者認為,如果台海爆發戰爭,中國較不可能派軍對台灣發動全面入侵,因為現階段還沒有打勝仗的自信,而是更可能藉由封鎖等方式對台灣施壓,企圖兵不血刃。

絕大多數人想像台海爆發戰爭,可能會聯想到1944年法國諾曼第登陸、1950年韓國仁川海戰、2003年伊拉克巴格達之戰,甚至去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大批士兵衝下運輸艦登陸、飛彈突破防空系統,釀成大規模傷亡。總之就是一場血戰,且可能把美國和其盟友通通拖下水。

然而,紐約智庫亞洲協會美中關係中心主任夏偉(Orville Schell)去年8月接受美國網路媒體Grid News訪問時說,「我擔心的是中國不會對台灣發動正面攻擊。他們會一步接一步行動,但絕不給美國、日本或四方安全對話(Quad)成員任何正當的宣戰理由」。

在這種情境下,北京要消滅台灣政治自治權的方式不是派遣上萬大軍穿越台灣海峽,而是採取一種更為隱密的作法:在海上阻截船隻,秘密切斷海底纜線等。許多專家認為,比起對台灣全面開戰,中國更有可能採用這種策略。

華府智庫史汀生研究中心(Stimson Center)中國計畫項目主任孫韻(Yun Sun)表示,「發動全面軍事攻擊具有不確定性。若要開戰,你需要至少某種程度能夠打勝仗的自信,但現階段中國還沒有」。

她表示,看到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結果,中國對於攻打台灣可能更有顧慮。許多經驗豐富的軍事分析師原本都以為俄國能在幾週內拿下烏克蘭,沒想到演變成耗時近1年的漫長戰役。

企圖孤立或扼殺台灣經濟通常被形容為「封鎖戰」,但有許多種做法。解放軍分析師易思安(IanEaston)表示,中國可能採用「強度不同的長期封鎖戰,重點是要脅迫台灣政府,坐上北京設下條件的談判桌」。

更令人憂心的是,易思安表示,他認為這種作法已經展開,目前強度還很低,但隨著時間進展逐漸增強。

去年8月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問台灣,全世界已見識到台灣被封鎖的預告篇。解放軍在台灣周遭6個海、空域進行實彈演習,有效封鎖國際航道,迫使這些地區的貨船改變航行路線。

許多人認這是一道警鐘。外交部政務次長蔡明彥在回覆Grid的電子郵件中表示,「去年2月爆發的俄烏戰爭,以及8月共軍圍台實彈軍演,已向全世界民主國家示警極權擴張主義。大家普遍認知到,有必要團結對抗這種趨勢」。

運用水雷、潛艦或海面上船隻對台灣實施海上封鎖,對中國來說可能有不同目的。其一,封鎖可以為入侵鋪路。台灣與烏克蘭不同的最大不利之處,在於沒有友好鄰國可以提供軍事支援。海上封鎖將使得台灣幾乎無法獲得補給。

此外,中國也可能以封鎖取代入侵。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企圖扼殺台灣經濟,迫使台灣放棄主權進行談判,而不用對台灣派遣一兵一卒。

台灣對於封鎖戰尤其脆弱。台灣的3大主要港口全部坐落於面對中國的西部海岸,處理全台近90%海運,包括絕大多數糧食與石油進口。

能源是另一個問題。台灣在2021年有97.7%燃料仰賴進口,主要為液態天然氣和煤炭。台灣僅有足夠使用39天的煤炭,以及11天的天然氣存量。儘管砸下鉅資發展太陽能與風電,但目前還沒達到2025年再生能源產量目標。即使只是短暫或部分封鎖,對經濟也可能帶來災難性後果。

封鎖帶來的經濟後果也不僅限於台灣或中國必須承受,全世界的「智能」科技都將有深刻感受。簡而言之,使用晶片的諸多產品都會立刻面臨困難。

「晶片戰爭」(Chip Wars,暫譯)一書作者、美國塔弗茲大學(Tufts University)副教授米勒(Chris Miller)指出,如果全球無法取得台灣生產的晶片,「在第1週就可看到中斷現象。到第4至第8週,不只是消費電子產品和科技產品的晶片,所有類型的製造產品晶片都會嚴重中斷」。

美國2022年通過「晶片法案」(CHIPS and ScienceAct of 2022, CHIPS Act),鼓勵美國半導體廠商在境內研發及生產晶片,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應對過於仰賴台灣晶片的弱點。

專家有時會稱台灣在半導體產業扮演關鍵角色,使台灣具有「矽盾」。切斷台灣和全世界往來要付出的經濟成本太高,甚至中國也會受到衝擊。

但米勒指出,許多例子顯示,有些國家就算承受重大經濟代價也要達成核心政治目標,而「統一」台灣顯然就是中共的核心政治目標,「我確實擔心台灣有些人對此過度自信」。

美國 俄烏戰爭 台海 晶片

延伸閱讀

傳歐盟執委承諾 與美合力使中國半導體業窒息

貿易全球化重挫 專家:像「地表板塊漂移」緩慢影響大

分析師透露蘋果暫停打造自有Wi-Fi晶片 iPhone 15依然會採用博通產品

彭博:美日荷達成出口管制協議 拜登晶片戰再下一城

相關新聞

祕魯警保溫袋查獲木乃伊 外送員稱「精神女友」、但專家說出真相

CNN與BBC報導,祕魯警方日前在一個外送員的保溫袋內發現了一具估計有著600至800年歷史的木乃伊。儘管該名外送員把「...

幹細胞移植治癒愛滋再奏捷 全球第3例登科學期刊

被稱為「杜塞道夫病人」的男性病患在接受幹細胞移植後,不僅治癒白血病,更成為全球第3名登上科學期刊的愛滋病治癒者

「壽司屁孩恐攻」留陰影…各家業者祭食安對策 日本一蘭拉麵也有動作了

日本各大餐飲店近期相繼發生因顧客「迷惑行為」(日文迷惑意為使人困惑、為難等)受害案例,讓各家業者紛紛提出食安對策,例如拉...

1歲多女童墜井 泰國動員逾百人救援成功

泰國當局今天表示,一名19個月大的小女孩掉進泰國偏鄉一口13公尺深的井中,他們動員超過100人執行救援任務,最終順利救出...

「空中女王」再見!最後一架波音747在空中畫出數字「747」告別

有「空中女王」之稱的波音747客機,31日交付給貨運業者亞特拉斯航空(Atlas Air)後正式停止,從此走入歷史,而機...

影/神秘「漩渦」穿越夏威夷夜空?研究人員相信跟「這件事」有關

美聯社報導,美國夏威夷州最高山山頂一具攝影機前陣子拍到了神秘漩渦穿越夜空的景象。研究人員相信,這個現象跟SpaceX公司...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