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以「家變」顛覆台灣文壇 小說家王文興84歲辭世

停車場當「檢舉魔人」?他場外違停狂收18張罰單 打官司結果曝光

中颱小犬增強進逼 吳德榮:登陸或南端近海通過仍有不確定性

她納悶為何日本人重口味卻很瘦?網點3關鍵:被拉麵誤導了

有網友納悶為何日本人普遍都瘦瘦的。歐新社
有網友納悶為何日本人普遍都瘦瘦的。歐新社

日本人飲食高油高鹽卻還是能瘦?一名去日本自由行的網友近日發文,納悶為何日本食物重口味,但大部分的人身材都不胖。對此,許多網友紛紛指出原PO不了解當地的生活和飲食習慣,並分析日本人之所以瘦的三個原因。

一名網友近日在Dcard發文,表示自己最近與朋友去日本自由行,發現日本的男生和女生都是瘦瘦的,連正在發育中的國小、國中生也沒有嬰兒肥的感覺。原PO接著指出,日本的食物不僅重口味,高油又高鹹,餐點也大部分是澱粉,在台灣反而可以吃到健康餐盒。「有想過可能是因為他們大多是搭大眾運輸通勤,走路走很多,消耗掉很多熱量,但不是都說三分運動七分飲食嗎,他們這樣吃怎麼瘦啊」,原PO並感嘆,「反觀在台灣生活的我,口味算清淡,也都搭捷運公車通勤,阿怎麼感覺喝個水也能胖」。

文章一出,多數網友認為原PO因為是觀光客,所以對於日本人的生活習慣不太了解,綜合網友討論,一原因在於日本人的活動量大,「在日本住三個月瘋狂走路,直接爆瘦五公斤」、「騎車30分鐘以上、走路1小時通勤的方法對他們來說蠻正常的」,有留學生則點出日本交通費不是普通貴,「台灣一趟15台幣,日本一趟就要200日幣(約新台幣46元)起跳」,所以許多同學都選擇走路或騎腳踏車。

另一原因在於日本人的飲食習慣,許多網友認為原PO對當地飲食有誤解,「日本當地人吃很清淡啊,定食主餐選擇魚料理的人很多」、「住在東京第十年,大部份同事一天只吃兩餐」、「他們沒有喝手搖飲的習慣」、「雖然他們外食真的蠻多澱粉,但份量都不多而且很偶爾才吃一次外食,基本上都是自己煮,而在日本食物還會分性別,像牛丼、拉麵類的是男生在吃的食物」、「看日本家庭主婦做菜可以一滴油都不用,都用味噌、醬油、高湯之類的,甚至連肉的油都不能留要濾掉」。

再一原因,則是日本人會做身材管理,「日本跟韓國對維持瘦的意識很強,他們求職外表歧視比台灣還嚴重」、「我嫁到日本的同學說,他們飲食很清淡,真的很重視體態,台灣人應該是被重口味的拉麵誤導了。同學訓練到小鳥胃,食量是我的1/3不到,像仙女一樣」、「日本人從讀書時期開始,學校跟家長也很重視運動這件事呦,這樣子從學生時代開始的體能訓練跟運動累積,出社會之後只要不是太走鐘,且配合日本的通勤加飲食習慣,長久來看真的很好維持體態」。

日本 拉麵 台灣人 外食 留學生

延伸閱讀

日本B級美食進化史:從街頭到全球的拉麵精神

從小到大考不好就被罵 醫科女砍死母親分屍「打倒怪獸了」

日本風俗女掀海外淘金熱 杜拜陪吃睡「一週狂賺百萬日圓」

學生證漂到太平洋被海巡撿到?真相曝光 網笑:真的海底撈

相關新聞

分布26地區!日本知名鐵路便當釀食物中毒 患者上升至近400人

日本各地有民眾吃了青森縣八戶市鐵路便當公司「吉田屋」商品後食物中毒,八戶市保健所統計截至9月25日為止,患者數已上升至3...

為奧運趕鴨子上架?巴黎將無家者送到他處安置 卻不承認為奧運做準備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法國政府近月啟動無家者安置計畫,積極將首都巴黎的無家者轉移至各地,每周約50至150人...

洪瑞珍進軍日本被瘋搶!為何這簡單美味受日人歡迎?

走進日本大街小巷,除了眾所皆知的珍珠奶茶、鳳梨酥,近期洪瑞珍三明治,進軍日本才5個月,人氣頗高,在週六16日上野公園舉辦的「TAIWAN PLUS」活動中也被瘋搶。日本精緻烘焙名店不少,當地人吃麵包也相當挑剔,讓經營團隊事前壓力不小。為何這種簡單美味,能受到日本人歡迎?

越南150人公寓火災釀至少11死50傷!小孩被扔下樓求生

越南首都河內一座9層樓住宅公寓13日午夜驚傳火警,截至目前,已有至少11人死亡、50多人受傷,死傷人數預計還會再增加。

阿拉斯加海底發現「神秘金蛋」 科學家:像恐怖電影的開頭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8月30日在阿拉斯加南部沿海一座海底火山附近探索時,發現一個神秘的金色物體,外觀彷彿金...

俄羅斯「月球25號」探測器任務失敗墜毀 NASA公布可能撞月地點影像

俄羅斯睽違47年的第一個登月探測器「月球25號」(Luna-25)8月19日因疑似技術故障而撞上月表,美國太空總署(NA...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