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便變能源 俄烏戰爭讓德國農場主「嗅」到商機

德國竭力降低對俄羅斯能源的仰賴之際,凱姆(Peter Kaim)農場裡糞便等有機廢棄物飄散的氣味,或許正是最佳解方。
凱姆在柏林以西1小時車程處養了100頭乳牛,泥濘的土地上,3根大型圓柱體發散出刺鼻氣味。
每天都有數公噸的糞便、玉米和青草等有機廢棄物被倒進圓柱體內,透過細菌催化的「甲烷化」(Methanation)過程,會讓它們轉為氣體。
這座迷你發電廠發出的電力,能供里貝克村(Ribbeck)約20戶家庭暖氣所需用電,凱姆告訴法新社,「百分之百都來自我們農場」。
凱姆對能在俄烏戰爭期間「獨立」製造能源自豪不已,他呼籲政府捨棄繁文縟節,提高生質氣體在德國的占有率。
俄烏戰爭前,德國天然氣55%是從俄國進口,煤礦有一半來自俄國,石油則有35%從俄國進口。
跡象顯示政府聽到了凱姆等人的聲音,當局本月宣布有意提高「綠氣」生產,以因應能源價格飆漲。
目前,生質氣體僅占德國所有能源的1%。
德國生質氣體生產商聯盟主席賽德(Horst Seide)表示:「若法規明天鬆綁,我們或許可以立即將產量提高兩成,取代5%的俄國天然氣。」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