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提米絲」計畫超大火箭首度公開 比自由女神像還高

華盛頓郵報(WP)報導,美國太空總署(NASA)付出高昂成本和歷經多次延誤,終於在17日首次公開「太空發射系統」(SLS),火箭頂部的獵戶座太空船(Orion Spacecraft)至多能載四名太空人重返月表,但此前須先進行三次分別要價41億元的測試;睽違50年後,NASA預計在2025年送首位女性和有色族裔太空人登陸月球。
華郵指出,SLS高322呎,比自由女神像更高,亮白色側邊推進器(side booster)分別在亮橘色火箭推進器的兩側,頂端是可承載四人的獵戶座太空船,其下方則是強大火箭發動機,能夠將火箭從發射台射出,比50年前的阿波羅(Apollo)時代更加深入探索太空。
逾十年來,這趟太空旅行遭遇諸多政治動盪、爭議、成本超限和時程多次延宕,如今終於準備飛上太空。
NASA 17日從佛羅里達州甘迺迪太空中心(Kennedy Space Center)的「飛行器裝配大樓」(Vehicle Assembly Building)推出已完全配置的火箭,首度將巨大SLS公諸於世。雖然這象徵一大突破,但此計畫一直遭痛批花費鉅額,而且技術老舊。
來源:NASA
NASA監督長馬丁(Paul Martin)上周告訴國會,SLS會先試飛三次,每一次分別要價41億元,但未來不會一直都是這個價錢。未來計畫成本可望大幅下降,而且跟阿波羅計畫和土星五號(Saturn V)火箭登月計畫成本相比較,顯得相形見絀。
現在SpaceX等公司打造可回收火箭並進行多趟飛行,馬丁表示,使用像這種昂貴且僅能使用一次的火箭系統,恐不利NASA維持人類探勘月球和火星的長期目標。
NASA官員表示,這場典禮象徵NASA阿提米絲計畫(Artemis program)的一大進展,NASA盼展開多趟飛行,並在1972年後首度將太空人送回月球地表。
華郵指出,估計SLS每次發射成本為41億元,而且僅包含SLS、獵戶座太空船和地面業務的製造成本,並不涵蓋至今數十億元的研發成本。
阿提米絲計畫首次試飛估計落在今年5月初至6月,NASA先送無人的獵戶座太空船到月球軌道,之後其會再返回地球;NASA預計2024年展開二次試飛,並送太空人至月球軌道,之後在2025年送太空人登陸月球。不過這些時程仍可能出現變動。
署長尼爾森(Bill Nelson)17日表示:「太空人將在本世代重返月球,這次我們會派首位女性和首位有色族裔到月表,執行突破性的科學任務。」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