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汙也有種族差異 有色人種仍居弱勢

髒空氣也擺脫不了種族歧視?以美國為主的國際研究團隊發現,在當地各地空氣污染物質中,有色人種民眾吸入的髒空氣較白人偏多。研究人員指出,即使美國幾十年來在降低空氣致命污染物已取得重大進展,但種族的差異現象依舊持續。
據《衛報》報導,以華盛頓大學為首的研究團隊,將不同空氣污染物濃度加以模型化並細分至街區等級,接著再計算不同種族遭受的暴露量,研究人員劉嘉文(譯音)指出,「從所有污染物來看,即使污染程度明顯不同,但最常受影響的對象仍是少數族群,而且這種種族與民族差異在各州皆然。」
都市差異最明顯
《島人新聞網》報導,研究人員分析1990、2000與2010年6種主要空氣污染物在美國全國性的暴露程度,包含從車輛排放的二氧化氮、一氧化碳、高度混合的臭氧、二氧化硫與PM10及PM2.5懸浮微粒。結果發現,雖然自1990年起,6種污染物濃度已在減少,但不管收入程度為何,有色人種仍比白種人更容易暴露在上述污染物中,而且這種種族差異性在都市地區比鄉下地區更明顯,其中又以加州與紐約差異最大。
法規禁不了污染持續
這次研究的1990~2010年當中,雖然《清潔空氣法》已在1970年通過而且美國降低空氣污染已有進步,但不同種族之間的差距仍未拉近。
過去研究也指出,即使暴露在法定安全範圍內,空汙仍會減少壽命及惡化健康,每年死於空汙的美國人約10萬人,最新研究甚至認為,空氣污染與早產、流產、失智及Covid-19有關。
弱勢聲音應被重視
對此,研究人員朱利安·馬歇爾指出,「這次結果對科學文獻來說或許是新的,但對於受到空氣污染影響最大的族群來說早已不是新鮮事,這些族群長期一直在訴求改善。」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期刊。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