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口罩飲酒、用飲管飲酒更易醉? 外國專家研究得出這樣結果

疫情下酒吧成為高危地區,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早前在NOW新聞台節目《大鳴大放》上建議,如果酒吧客人可以戴口罩用飲管飲酒,酒吧將可以延長時間至通宵營業,業界亦都傾向接受有關建議。
戴着口罩要飲酒,飲管是不可缺才的工具,不少網民都覺得建議奇怪,有人更直斥有關建議不設實際,
事實上,過去不時都有人討論以飲管飲酒是否更容易令人飲醉,更有不少專家曾作認真研究,從理論到實踐希望獲知答案,結果有指說法沒有實際證據支持,但亦有指情況只在飲用烈酒時才會發生。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學生麥菲爾(Matthew Frantz)在2011年時曾在學校網站上撰文,分享他在科學上有關用飲管飲酒的想法。他指大學生飲酒,目的是想要醉酒的感覺,因此如果可以更易飲醉,就可以將飲酒的成本降低,而他留意到坊間不時有指以飲管飲酒更是飲醉,所以就從此方法入手。
不過麥菲爾最後亦都「自我反駁」,指很多人指出上述理據雖然成立,但影響將會極之微上,「甚至根本不會發覺得到」。另外根據《紐約時報》過去1篇報道中,曾有人問用飲管飲啤酒會否更易醉,《紐約時報》就引述國家酒精濫用和酒精中毒研究所的研究,直指相關說法沒有證據支持,但亦提到啤酒中含有二氧化碳,令酒精更容易從胃部走到身體其他地方及吸收得更快,而吸收酒精的過程就是飲酒後覺得缺氧的原因。至於其他導致醉酒的因素就包括飲酒時胃內有多少食物,以及飲用的是何種酒類。
類似傳言在近年亦有人進行科學研究,數名來自德國的學者曾經請來5男6女共11名成年人,先在不使用飲管的情況下飲酒,1周後再使用飲同量的酒,並在飲酒後0、15、30及120分鐘後抽血,觀察他們對酒精的反應。
研究發現,兩種飲酒方法對於啤酒及紅酒等酒精含量較少的酒類沒有明顯分別,但使用飲管飲用烈酒時則可能會導致酒精更容易進入血液,此情況在飲用啤酒及紅酒時沒有發生。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