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罹精神病 她邊扛家計邊讀哈佛 35歲台裔議員參選波士頓市長

台裔美籍市議員吳弭(Michelle Wu),宣布參選2021年的波士頓市長。
35歲的吳弭,2013年踏入政壇,成為波士頓13位市議員中第二位女性議員,也是當地首位亞裔美籍議員;並在2016年到2018年間,擔任市議會主席。
父母是來自台灣的移民,吳弭從小在芝加哥長大,「身為一個移民的女兒,我一直以來的目標就是找到一個穩定的工作,讓自己免於麻煩就好。我從沒想過要參政。」吳弭告訴CNBC Make It的記者。
母親罹精神病,她關注公共政策
2003年,吳弭得到美國總統獎學金到哈佛讀經濟學;但當她大學畢業開始工作時,母親突然罹患精神疾病,她被迫成為家中支柱,撫養16歲和10歲妹妹,並照顧生病的母親。
「從那時開始,我感受到政策的重要性,整個社會結構、系統、政府角色,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我的妹妹們是否能得到好的教育,媽媽的健康問題是否被照顧到,」吳弭說。
2009年,吳弭進入哈佛法學院就讀,並帶著媽媽與妹妹移居波士頓。2012年,她當時的教授華倫(Elizabeth Warren)代表民主黨競選麻州參議員,吳弭自告奮勇加入競選團隊,有了第一次選戰經驗。
2013年,吳弭決定投入波士頓市議會選舉。當時,議會只有一位女性議員普萊莉(Ayanna Pressley),旁人都認為吳弭沒有勝算。但她將自己家庭的困境與市政做連結,主張政府與人民間不應該存在鴻溝,最後打破眾人眼鏡順利當選,成為第二位女性市議員。
2019年,波士頓市議會更迎來大轉變——史上第一次女性議員人數超過男性,有色人種議員也佔了大多數。「議會的轉變與多元性,顯示了人們感受到與政府的連結,他們可以被反映,也能成為政府的夥伴,」當時以最高得票率當選的吳弭說。
政策關注居住正義、平等受教權
吳弭認為,波士頓正面臨史無前例的時刻:肺炎疫情、經濟衰退、種族歧視、氣候變遷;「我們有很好的資源、行動力與創意,需要一個強而有力又勇敢的領導,提振我們的社群。」
吳弭的政策主軸鎖定在可負擔住宅、公共健康、削減族群間的財富差異、受教權普及化、氣候變遷正義等。團隊指出,僅1/3的波士頓居民擁有自己的住宅,1/2以上的租屋族背負沈重的租金壓力;藉由擴大投資社會與合作住宅,提供居民可負擔的住屋選擇。
族群的貧富差異也是波士頓的一大問題。數據顯示,白人中產家庭的淨值是24萬7500美金,黑人家庭卻僅僅只有8塊美金,差異甚大。吳弭認為,透過調整市府的財政分配,有機會挹注更多資源給弱勢群體。
身為兩個孩子的母親,吳弭也關注受教權以及氣候變遷正義。她說,「想到我的孩子們將在這裡成長,還有他們的朋友,以及後面世世代代的孩子,就知道此刻我們肩頭背負的任務。每一個可能的行動都要大膽嘗試,因為我們身處如此重大的轉變時刻。」
選舉將在2021年11月2日舉行,爭取第三次連任的現任市長華爾希(Marty Walsh),和吳弭的昔日戰友市議員坎伯(Andrea Campbell),都將是強勁對手。如果吳弭當選,她將成為波士頓首位女性、非白人市長。
「全文轉載自未來城市(母罹精神病 她邊扛家計邊讀哈佛 35歲台裔議員參選波士頓市長),欲了解更多智慧科技,請上未來城市官網。
【延伸閱讀】「多一些年輕聲音!」19歲台裔當選紐西蘭市議員 參選保證金不到4000元
【延伸閱讀】不只芬蘭!全球6位50歲以下女性國家領導者多來自歐洲 小男生好奇:我也能當總統嗎?
【延伸閱讀】19位北市議員合推囤房稅!呱吉:賣掉父母房子創業後,現在連我都買不起房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