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談判不順利?台灣沒入首波新關稅名單 許舒博曝鐵板:無法像越南一樣

專題/去雜質vs.席次保衛戰!726大罷免投票倒數 流程、最新選情一次看

警義消搜救新北落水民眾出意外 1消防員溺水送醫搶救不治

南韓刺激經濟將發消費券 第一波每人3,000元

南韓國會4日通過31.8兆韓元(約新台幣6,750億元)的刺激經濟追加預算案之後,總統李在明領導的政府接著在5日召開內閣會議採納這筆預算,並且宣布本月將開始對公民發放消費券。路透
南韓國會4日通過31.8兆韓元(約新台幣6,750億元)的刺激經濟追加預算案之後,總統李在明領導的政府接著在5日召開內閣會議採納這筆預算,並且宣布本月將開始對公民發放消費券。路透

南韓國會4日通過31.8兆韓元(約新台幣6,750億元)的刺激經濟追加預算案之後,總統李在明領導的政府接著在5日召開內閣會議採納這筆預算,並且宣布本月將開始對公民發放消費券

趕在「川普關稅」本周三(9日)期限來到之前,國會支持李在明新政府的方案,寄望南韓低迷經濟能夠重新恢復活力。南韓經濟現在廣泛失去動力,消費力道疲弱,又面臨美國提高關稅的嚴重貿易風險。根據南韓央行預測,今年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將由去年的2%放緩到只剩0.8%。

上月初就職的李在明政府,準備將這筆追加預算大部分用於發放消費券,以及資助南韓的人工智慧(AI)基礎建設。發放消費券主要是為刺激民間消費、幫助家戶或小企業改善財務,以提振經濟。

圖/經濟日報提供
圖/經濟日報提供

第一波消費券是全民普發,預定7月21日開始發放,每人15萬韓元(約台幣3,180元);針對社會弱勢群體,金額有增加。第二波計劃在9月發放,這波排富,收入最高的10%不發,其餘90%人口,每人發10萬韓元(約台幣2,100元)。

南韓財政部說,政府對這筆追加預算一開始規劃了30.5兆韓元,國會編列更多經費來支應消費券發放,所以最後核可的金額更高。由於企業營業表現不佳、消費支出壓抑,政府稅收預期將會短少,追加預算中有10.3兆韓元要保留起來,彌補今年原有預算可能會出現的國庫收入短缺。

出口導向的南韓經濟,面臨的另一個大難題是川普關稅。截至目前,與美國的貿易談判仍沒有明顯進展。期限前的最後周末,南韓貿易部長呂翰九還在華府盡最後一刻的努力,希望爭取到延長期限。

李在明3日在記者會上承認,與美國的協商相當困難,他說:「彼此都還不清楚對方想要什麼。」

南韓做為汽車、半導體、電池主要輸出國,出口占經濟比重超過40%,川普關稅及其對全球貿易衝擊,讓南韓特別容易受傷。

南韓 消費券

延伸閱讀

李在明就職總統滿月 提修補與中俄外交 朝鮮半島和平共存

坦言貿易談判非易事 南韓總統李在明承諾:竭盡全力

韓媒:大陸擬邀南韓總統李在明 出席9/3北京閱兵

南韓準法務部長鄭成湖肌肉照瘋傳 網評「聽證會穿短袖就過關」

相關新聞

元宇宙已死?祖克柏「年薪1億美元」搶人 Meta打造「超智慧」夢幻團隊

歷經億元等級的高薪人才搶奪戰,Meta成功說動OpenAI、DeepMind等前沿團隊成員跳槽,打造「超智慧」的新實驗室初步成軍。這是Meta再次包裝自己的高調宣傳,還是邁向「下一代平台」的技術突破?

OPEC+下月增產高於預期 國際油價下挫 有利美國通膨降溫

石油輸出國組織與盟國(OPEC+)5日同意8月提高石油產量每日54.8萬桶,增幅大於預期,盼藉由進一步加速增產收復市占率...

業務出售倒數 TikTok擬推美國版新App

TikTok出售在美國業務的期限將至,美國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引述匿名消息人士說法指出,這個短影音平台...

要買要快?彭博:「這因素」可能限制日圓兌台幣跌勢

日圓兌新台幣匯價最近因為新台幣強升勢,持續下探數十年低點,但近期的暑假旅遊旺季,可能限制日圓兌新台幣的貶勢。

川普發關稅通知函後 在美上市南韓科技股大跌!日韓開盤逆勢上揚

美國股市6日因川普總統宣布對包括日本、南韓與南非在內多國加徵關稅而下跌,但亞太市場7日開盤後多數上漲。

學界AI人才大流失 美博士生進企業年薪是指導教授5倍

近年來AI產業薪資飆升,Meta開出七位數甚至八位數的高薪延攬資深AI研究人員的消息曝光,讓這股風潮成為新聞焦點。而這類高額聘雇也可能正拉抬「新鮮人」博士的起薪水準。美國西北大學電腦科學教授伯恩邦(Larry Birnbaum)正積極延攬一位前途無量的博士生成為研究助理,但這位人才同時也被Google盯上。伯恩邦無奈地說。高額聘雇可能正拉抬「新鮮人」博士的起薪水準。儘管這些剛畢業的學生幾乎沒有業界經驗,卻已獲得原本只屬於主管與高階主管級的百萬年薪待遇。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