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垃圾賺比特幣!非洲最大貧民窟漸流通 有益處風險也不小

東非國家肯亞首都奈洛比、普遍被視為非洲最大都市貧民窟的吉比拉(Kibera),有人正透過垃圾清運工來推動比特幣收付。 美聯社
東非國家肯亞首都奈洛比、普遍被視為非洲最大都市貧民窟的吉比拉(Kibera),有人正透過垃圾清運工來推動比特幣收付。 美聯社

位在東非國家肯亞首都奈洛比、普遍被視為非洲最大都市貧民窟的吉比拉(Kibera),有人正透過垃圾清運工來推動比特幣收付,並漸受歡迎,成為特色。但專家也示警相關風險。

美聯社報導,在吉比拉的西蘇威托區(SowetoWest),目前使用比特幣的人口約有200人。這是肯亞金融科技公司AfriBit Africa根據其改善金融包容性的非營利倡議計畫,而在當地引進比特幣,目的為了將金融服務擴大至肯亞最貧窮及銀行服務最不足的地區之一。

這項行動的發起人表示,這麼做符合比特幣的理想,也就是讓這種加密貨幣成為便利且人人可用的科技。但專家表示,當中也存在不小風險。

AfriBit Africa是在2022年初將比特幣引進西蘇威托,方式是透過讓收垃圾工人收到的補貼以加密貨幣為主要形式。這些工人每週日聚在一起將垃圾收集後,會收到價值數美元的比特幣酬勞。

這類補助通常由非營利組織發放,而這些組織多由數十名年輕人組成。據AfriBit Africa創辦人之一姆達維達(Ronnie Mdawida)的說法,年輕人對新科技的接受度很可能較高。

姆達維達指出,「在許多情況下,吉比拉的人沒有辦法透過一般儲蓄來確保生活所需」;有了比特幣後,「他們就不需要提供證明文件來開戶...這讓他們有了財務自由的基礎」。

AfriBit Africa估計,他們已讓價值約1萬美元(約新台幣30萬元)的比特幣進入西蘇威托流通,大多是透過收垃圾的人員。在吉比拉,許多人每天收入僅約1美元(約新台幣30元)。如今在西蘇威托已有少數其他居民持有比特幣,一些小販和摩托車計程車駕駛也接受比特幣付款。

靠收垃圾和賣餐飲維生的23歲男子馬加克(Damiano Magak)表示,比起肯亞隨處可見的行動支付平台M-PESA,他更喜歡用比特幣,因為M-PESA收取的交易手續費較高,且連線速度可能更慢。

另名30歲的收垃圾工人馬尼(Onesmus Many)則說,考量到犯罪問題,持有比特幣錢包比持有現金更令他安心。

比特幣價格可能繼續攀升,對西蘇威托的居民來說也是誘因。馬加克和馬尼皆表示,他們現有資產淨值約70%至80%是比特幣,這樣的曝險程度比大多數人高許多。

這令金融科技創業家暨肯亞的「金融科技聯盟」(The FinTech Alliance)主席卡辛(Ali HusseinKassim)擔憂。他表示:「像比特幣這樣價格極度波動的資產,這樣的曝險過高。連我都不能承擔財富價值損失80%,何況是吉比拉的1名男子?」

東非國家肯亞首都奈洛比、普遍被視為非洲最大都市貧民窟的吉比拉(Kibera),有人正透過垃圾清運工來推動比特幣收付。 美聯社
東非國家肯亞首都奈洛比、普遍被視為非洲最大都市貧民窟的吉比拉(Kibera),有人正透過垃圾清運工來推動比特幣收付。 美聯社

肯亞 比特幣

延伸閱讀

複製暴漲模式?這家公司要籌資54億美元買比特幣 股價狂飆22%

見證女兒杜芃閣畢業時刻 非洲爸爸遠從史瓦帝尼趕來

川普家族擬推比特幣ETF

台灣大虛擬資產交易所上線 蔡明忠花十秒買進比特幣

相關新聞

黃仁勳:若美持續限制AI半導體輸陸 華為將主導大陸市場

儘管美國政府官員表示,受美國半導體出口管制影響,華為在2025年生產人工智慧(AI)晶片的能力將極為有限。但擔心可能帶來...

川普:鮑爾這蠢貨肯定不會降息 Fed應該一口氣降息10碼

隨著聯準會(Fed)最新利率決策即將出爐,美國總統川普18日再度猛批Fed主席鮑爾「愚蠢」,並呼籲Fed應該一口氣降息2...

捷星日本不受影響!澳航要關新加坡廉航「捷星亞洲」 500人丟飯碗

澳洲航空(Qantas Airways)宣布,將關閉20多年前建立於新加坡的廉航品牌捷星亞洲航空(Jetstar Asi...

23年首見!東協超車大陸 成為「這國家」最大出口市場

南韓對東南亞國協的出口攀升,有助抵消對美國與中國大陸的出口萎靡。東協20多年來更首次超越中國,成為南韓最大出口地,反映了...

以伊衝突惡化 油價大漲逾4% 美股道指跌近300點

投資人繼續密切關注中東局勢的最新發展,以色列與伊朗衝突進入第五天,美股走低。

中歐峰會前的經貿對話傳出破局!歐盟:談判無進展 沒必要辦

英國金融時報周二引述知情人士報導,歐盟原本要跟中國大陸開一場重要的經貿會議,但雙方在很多貿易爭端上欠缺進展,歐盟無意參加...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