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印航空難前機艙內「電子設備都故障」 乘客拍攝影片曝光

搶威力彩12億!命理師曝本周3類人如「行走的財神」 做1事成致富關鍵

印度航空空難1名乘客奇蹟生還,墜毀竟是罕見原因?

美港口10月14日起對陸船收費 有利台、日、韓航商

為抑制中國大陸在海運業影響力,美國政府17日公布停泊美國港口的大陸製船隻收費標準。路透
為抑制中國大陸在海運業影響力,美國政府17日公布停泊美國港口的大陸製船隻收費標準。路透

為抑制中國大陸在海運業影響力,美國政府17日公布停泊美國港口的大陸製船隻收費標準,但新規較原先提案有三大放寬:改為按貨物載重與每次航程收費,而非每次靠港收費,且設定每年收費次數上限,還有豁免規定,預定10月14日起實施,激勵台灣、日本及南韓航運業者股價18日走高。

這項收費新規將直接衝擊大陸船運與物流業者,也將影響已向大陸採購大量船舶的馬士基(Maersk)與地中海航運(MSC)等其他航運巨擘。

但花旗估算,這項政策將使船運業者每次停泊美國港口的成本提高10%-15%,相對於現有關稅,大陸受到的影響微乎其微,對大陸造船業衝擊預料也將很小。

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將分階段收費,第一階段為針對大陸船舶,第二階段針對液化天然氣(LNG)載運船。

第一階段從4月17日起算的180天後(今年10月14日)開始,所有大陸製造與大陸擁有的船舶,在停泊美國港口時,都將以每趟航程為標準按貨物載重收費。

陸資船東與航運業者每次航程將被收取每淨噸50美元,之後三年每年每淨噸提高30美元;非陸資但有陸製船舶的船運業者,將每淨噸收18美元或每只貨櫃120美元起,之後三年每年每淨噸提高5美元或每只貨櫃的同等比率。

非美製汽車載運船以每輛汽車或同等運能150美元收費,但若訂購或載運美製汽車,將能以約略運能申請退費。

新規相較2月提案放寬,改為依每次航程收費,每年最多收費五次,而非每次停泊美國港口都要收費。根據原先提案,陸資船運業者每次靠港要收最高100萬美元的服務費,非陸資、但有陸製船舶的海運業者每次靠港最高收150萬美元。

而且,抵達美國港口的空船、載運煤炭或穀物等出口貨物的船舶都免收靠港費,在美國國內港口之間接駁貨物、來自加勒比海和美國領土港口的航程不收費,停泊在五大湖區港口的美國與加拿大船舶也被豁免。

若海運業者出示訂購美製船隻證明,能申請暫緩收費或免除限制,最長三年,若船東能出示下單美製船舶的證明,能申請減免費用,抵減額以訂購美製船舶淨載重噸位為上限,若三年內未實際接收該船,減免費用將被立即追繳。

亞洲航運類股18日走高,萬海漲4.9%,陽明漲1.6%,長榮微漲0.2%;日本川崎汽船勁揚3.7%,商船三井攀升2.8%,日本郵船上揚2.6%,;南韓Pan Ocean漲2%。

第二階段將在三年後、2028年4月17日開始,USTR將限制以外國製船舶運輸LNG,將在22年內逐步增加限制。

陸資 美國

延伸閱讀

中芯只是掛名?外媒爆華為AI處理器 全靠台積電

因應關稅戰 台商:轉耕耘大陸內銷市場、開發多元市場

路透:大陸航空公司停止接收 波音飛機開始飛返美國

關稅戰聽取台企建言 宋濤:大陸始終是台商堅強後盾

相關新聞

這個國家也搶當「矽島」!傳將提供高額補貼 吸引台積電設廠

愛爾蘭政府日前發表旨在提升該國在全球半導體業地位的新戰略,搶當下一個「矽島」,並傳可能提供價值數十億歐元的補助,以吸引台...

川普一席話 美股再現恐慌 市場聚焦輝達本周財報

美國總統川普對歐盟和蘋果(Apple)再發關稅威脅,讓已經籠罩在債務陰影的美國股市上周五(23日)再陷恐慌。美國金融市場...

美中關係惡化...外資從台股撤千億 外媒曝:將台海衝突視為風險

外資以前幾乎無法想像中國大陸會入侵台灣,但隨著川普再度成為美國總統,許多人將其視為必須做好準備的尾部風險情境,只不過他們...

黃仁勳躍升地緣政治巨星 專家點出遊走美中與中東的生意風險

華爾街日報20日報導,輝達執行長黃仁勳(Jensen Huang)本周造訪台北,結束為期一個月的旋風式行程,此行不僅彰顯...

美股早盤/道瓊挫跌逾100點 美失3A評等引發債券殖利率飆升

美股三大指數19日早盤全面挫跌,道瓊工業指數跌100點,受累於穆迪下調美國主權債信評等,引發美債殖利率飆升。

特斯拉尋找接班人?WSJ曝馬斯克分身乏術 董事會已啟動尋才計畫

華爾街日報報導,特斯拉內部人士透露,在公司股價走跌、業績大幅下滑的同時,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將心力放在白宮...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