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業籲制定歐盟晶片法2.0 台灣成範例

電腦晶片製造商與半導體供應鏈今天呼籲歐盟執行委員會啟動2023年晶片法案的後續計畫,未來除關注製造,還將聚焦於晶片設計等。歐洲議會議員也在會後引用台灣為例。
路透社報導,業界領袖與歐洲議會議員在布魯塞爾舉行會議後,歐洲議會議員兼會議主持人沈克(Oliver Schenk)表示,有必要補貼供應商以強化整個產業。
沈克說:「在台灣,你可以看到(全球化工業龍頭)巴斯夫(BASF)或其他來自歐洲的化學公司與台積電一起生產,但你在歐洲卻不會看到這樣的合作。」
代表晶片製造商的歐洲半導體產業協會(ESIA)與代表整個業界的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歐洲分會(SEMIEurope)表示,他們將向歐盟執委會負責數位業務的維爾庫南(Henna Virkkunen)提出「晶片法案2.0」訴求。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在聲明中表示,新計畫應「堅定支持半導體設計和製造、研發、材料和設備」。
出席會議的10多家公司,包括晶片製造商恩智浦半導體(NXP)、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英飛凌(Infineon)與博世集團(Bosch)、設備製造商艾司摩爾(ASML)與ASM、蔡司(Zeiss)和液空(Air Liquide)。
歐盟首部晶片法案掀起製造業投資浪潮,但未能吸引尖端晶片製造商或解決其餘供應鏈問題,其大部分資金由成員國提供,但計畫需要歐盟批准,這種模式遭外界批評缺乏效率。不過歐洲業者表示,這為美國及中國更大規模的國家支持計畫提供了制衡。
歐盟執委會尚未公布其針對半導體產業的詳細計畫,但表示打算今年推出5個方案以刺激歐洲投資,特別是在人工智慧(AI)領域。
上週,9個歐洲國家表示,將與歐盟執委會一起組成自己的聯盟,以加強歐洲晶片產業。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