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宮廟、黑幫遭滲透 國防部報告曝:中共5管道4手法

本周「血型+生肖」財運TOP5!B型1動物「有很好發展」:能贏得豐厚獎金

高虹安涉貪汙案開庭 「畫家法官」:5分鐘應說服合議庭別浪費時間

花旗出大包!誤匯81兆美元給客戶靠他才攔下 執行長險遭下台

原本只是要匯出280美元,卻誤將81兆美元匯到客戶帳戶;花旗銀行驚傳差點出大包,多虧機警的「第三名行員」發現並攔下匯款。路透
原本只是要匯出280美元,卻誤將81兆美元匯到客戶帳戶;花旗銀行驚傳差點出大包,多虧機警的「第三名行員」發現並攔下匯款。路透

原本只是要匯出280美元,卻誤將81兆美元匯到客戶帳戶;花旗銀行驚傳「差點」出大包,恐怕已把執行長佛雷瑟(Jane Fraser)嚇出一身冷汗。畢竟,過去花旗曾犯下類似的錯誤,導致她的前任引咎辭職。

金融時報報導,這筆內部轉帳錯誤發生在去年4月,此前未曾曝光。當時發出匯款的員工及負責審核交易的第二名人員皆未察覺有錯,並於隔天營業日一開始核准處理。

幸好,第三名員工在交易記錄後90分鐘發現帳戶餘額異常,並在數小時內收回這筆付款,錢最終沒有匯出。花旗事後已向美國聯準事會和通貨監理局通報這起「差點失誤」(near miss)事件。

知情人士透露,這起事件源於備用系統繁瑣的介面加上輸入錯誤。3月中旬,4筆總額280美元、匯往巴西某客戶託管帳戶的交易,因可能違反制裁規定而被系統攔截。

雖然款項很快獲核准,但仍卡在系統中,無法正常完成。技術團隊指示付款處理員工將交易手動輸進一個很少用的備份螢幕。該程式有個怪設定,就是金額欄位會預先填入15個零,輸入交易的人員必須手動刪除這些零,但顯然沒做確實。

花旗表示,「偵測控管機制迅速發現兩個內部帳戶之間的輸入錯誤,並已即時逆轉交易」,強調這些機制「同樣能防止任何資金離開銀行」。花旗解釋:「儘管此事件未對銀行或客戶造成影響,但突顯本行持續致力消除手動流程並強化自動化控管的決心。」

根據金融時報取得的內部報告,去年花旗共發生10起金額達10億美元或以上的「差點失誤」事件,較前一年的13起略為減少。

「差點失誤」事件無需向監管機構通報,因此沒有公開數據顯示此類事件的頻率。多位前監管人員及銀行風險管理專家表示,金額超過10億美元的「差點失誤」在美國銀行界相當罕見。

這些事件也突顯花旗銀行多年來難以根治的營運問題。2020年,該行曾誤將9億美元匯給化妝品公司露華濃(Revlon)的債權人,導致當時執行長下台,並遭監管機構處以鉅額罰款,勒令改善營運控管。

2021年接任執行長的佛雷瑟將解決監管問題列為「首要任務」。然而,花旗去年仍因風險控管與數據管理問題,遭當局處以1.36億美元罰款。

客戶 巴西 罰款 美國 花旗

延伸閱讀

加墨關稅3月4日如期實施 川普:中國大陸將被徵收額外10%

美債這次能上車?大摩估殖利率返3字頭 28日一數據成關鍵

「我想回家」逼8旬失智母入住養老院 女兒見慘況淚崩:一生愧疚

性愛大戰開打?兩大成人派對撞期「春聲震天」情慾解放惹怒當地

相關新聞

川普關稅後 再盯上台灣!美商務部長:正試圖把晶片製造業奪回來

在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各國全面課徵對等關稅的隔天,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表示,川普的戰略是提高國內工廠的生產能力,包含把半導體製造...

對等關稅在即道瓊跌逾300點!法興砍大盤目標 警告「AI溢價」消失

由於美國即將公布的對等關稅充滿不確定性,投資人對敲進風險資產持謹慎態度,美國股市1日早盤走跌,道瓊工業指數跌逾300點。

因應川普貿易保護主義 中日韓將重開睽違5年經貿部長會議討論三國FTA

日本共同社報導,共同社14日從外交消息人士獲悉,日中韓三國正在協調3月29至30日在韓國首都首爾舉行經貿部長會議。而這次...

日雜出特輯「向世界最強數位國家學習」 剖析4關鍵助台積電崛起

日本「日經商業」雜誌將推出特輯,報導台積電能夠在不到40年內崛起,成為美國大企業依賴的「最強台積電」,孕育出台積電的台灣...

不敢看財經新聞?「財務創傷」的全球焦慮怎麼辦

財務壓力,其實也會造成「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

被關稅嚇壞!美期指狂瀉 道瓊跌近千點 那斯達克重摔逾4%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所有進口品徵收至少10%的基準關稅、對美國貿易逆差最大的約60個國家徵收額外關稅,加劇了爆發全球貿易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