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幅回檔前兆?投資機構擔憂美國金融市場漲勢已脫離潛在價值

多家投資機構擔憂美國一些金融市場的漲勢,已經超過了正常指標所賦予的潛在價值,包括迷因股回朝,選擇權交易火熱,以及比特幣漲到10萬美元上下,令一些交易商相當緊張,因為投資氛圍升高可能導致市場失衡,往往是大幅回檔的前兆。
信安資產管理公司全球策略長夏赫表示,「泡沫化的信號已經出現一段時間。一旦面對失望,金融市場將相當脆弱」。
散戶投資人所鍾愛的帕蘭泰爾技術公司(軟體業)2月4日公布營收強勁成長,且該公司的人工智慧(AI)產品需求熱絡,當天股價就大漲24%;今年來股價已大漲58%,且去年就是標普500成分股中表現最強者。
投資人也推升策略公司(比特幣大戶)股價;目前總市場約870億美元,幾乎是該公司持有比特幣總市值的2倍。
迷因股也大漲,包括GameStop、黑莓(Blackberry)及Chewy網路寵物零售店,過去12個月股價漲幅都超過90%。
選擇權合約交易量也激增,因為這項工具的報酬率遠超過傳統的投資方式,因而大受歡迎,但也可能迅速慘賠。今年元月平均每日選擇權換手量達5,800筆,創1973年有這項數據以來的新高,而去年選擇權交易量也創新高。元月31日與標普指數掛鉤的零到期日的選擇權交易量也創新高,這是風險最高的交易之一,讓投資人賭當天股價是漲是跌。
預測(Prediction)市場也推出一系列投資產品,合約內容無所不包,包括聯準會決策、洛杉磯野火,以及殺害美國醫療公司主管的兇嫌等,而運動賭局也大行其道。
投資人更擁抱加密幣,比特幣元月曾逼近11萬美元,目前約97,000美元。從去年大選日以來,加密幣ETF共流入近170億美元。川普夫婦推出的兩種迷因幣從元月問市以來,總市值達到150億與20億美元。
股市也普遍偏貴。目前標普500大企業未來12個月的預估平均本益比為22倍,高於10年來19倍的平均水位。但高股價未必就會引來賣壓,因為投資人考量的是長期報酬率。截至目前為止,已公布去年第4季財報的大企業獲利共激增16.7%。
但一些分析師警告,利率居高可能削弱企業獲利。聯準會(Fed)主席鮑爾上周在國會表示,Fed並不急於降息。元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升幅為2023年8月來最大,顯示通膨依然黏著。先鋒基金全球投資組合主管
阿利亞加-迪亞茲表示,「市場認為Fed正處於寬鬆周期。如果因為通膨開始再度回升而停止降息,將對市場造成不小的震撼」。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