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航運業轉向 訂購中型船

由於全球貿易路線逐漸遠離中國大陸,轉向亞洲其他地區港口,促使航運業者從訂購超大型船舶的時代,轉向訂購較中型的貨櫃船。
根據船舶經紀公司Braemar數據,2025年只有六艘能載運超過1.7萬個20呎標準櫃(TEU)的超大型貨櫃船預定交付,遠少於2020年的17艘;相較下,有83艘能裝載1.2萬至16,999個TEU的中型貨櫃船預定同年完工,是五年前的近五倍。Braemar貨櫃市場分析師羅奇表示:「1.6萬個20呎櫃的船舶將成為航運公司的主力船型」,全球貿易「溫和」成長加上超大型船舶已飽和,降低對大型船隻的需求。
產業人士指出,與燃料相關的環保法規威脅和貿易受到干擾,包括去年紅海的船舶襲擊事件,也打擊了對最大型貨櫃船的需求。
隨川普本月下旬將重返白宮,貿易干擾預料會持續。航運市場追蹤業者Xeneta首席分析師桑德表示:「我們確實見到業者不再只從中國採購產品。」他說,供應鏈正擴散至亞洲其他地區規模較小的製造中心,「只有在有足夠貨物能把船隻裝滿的情況下,使用最大型船舶才有經濟意義;如果沒有,就會虧錢。」
亞洲一家大型貨櫃航運業者的高層主管也表示,隨製造轉向印度和越南,「預期最大型船舶只停留兩、三個港口就能達到滿載,可能不太合理」。
在此前數十年來,航運業的趨勢是訂購超大型船舶以因應全球貿易榮景。最具代表性的,就是2021年時,裝載22萬噸重、2萬個TEU的長賜輪在蘇伊士運河擱淺長達六天,引發全球關注。
專家表示,胡塞組織攻擊船舶,凸顯航運產業必須要有靈活性。儘管超大船隻主要用於行經蘇伊士運河的亞歐航線貿易,但穿越像是巴拿馬運河等其他要道時,卻面臨挑戰。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