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日產2026合併成全球第3大車企 本田否認政府施壓救日產

日產汽車總裁兼執行長內田誠(左起)、本田汽車總裁三部敏宏和三菱汽車總裁兼執行長加藤隆雄23日在日本東京舉行聯合新聞發布會。(歐新社)
日產汽車總裁兼執行長內田誠(左起)、本田汽車總裁三部敏宏和三菱汽車總裁兼執行長加藤隆雄23日在日本東京舉行聯合新聞發布會。(歐新社)

日本兩大車廠本田(Honda)與日產(Nissan)23日宣布2026年正式合併,同時本田執行長也公開否認雙方合併是受到政府施壓以拯救瀕臨危機的日產汽車。

根據華爾街日報(WSJ)報導,兩家車廠召開記者會證實,將納入日產合作夥伴三菱汽車(Mitsubishi Motors),成立一家新的汽車製造商,成為繼豐田(Toyota)與福斯(Volkswagen)之後、全球第三大汽車製造商,預估汽車年銷量超過800萬輛。

根據兩家車廠之前公布的合併計畫,預定在明年6月達成最終協議,並於2026年8月成立一家上市控股公司,以全資方式將日產與本田納為子公司。

由於中國汽車產量去年超過日本,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讓日本汽車業備感壓力,加上汽車研發轉向AI科技驅動的自動駕駛汽車,因此本田與日產寄望透過合併提高競爭力,未來將共享生產線、批量購買相同零件並合作研發,同時也不排除大幅裁員甚至關廠的可能。

日產與本田早前談妥合併後,三菱將也加入日產本田集團。(美聯社)
日產與本田早前談妥合併後,三菱將也加入日產本田集團。(美聯社)

不過兩家車廠合併仍有一定難度,首先兩家車廠集中銷往美國市場,旗下車款重疊性極高,因此未來不是選擇淘汰某種車款,就是保留重疊產品與行銷團隊,不過合併後的平衡策略對股價較高的本田較有利,未來將由本田提名董事會多數董事成員,領導班底也交給本田。

另外合併案係受到政府施壓以挽救日產汽車的傳聞,本田執行長三部敏宏(Toshihiro Mibe)在記者會斬釘截鐵反駁:「這絕非救援。」並坦承AI科技汽車與電動車研發成本很高:「我們自己很難單獨辦到。」 

報導指出,自從日產與本田合併案浮出檯面,投資人樂見有強大同業加入重組,為日產帶來利多,股價上漲幅度超過三成;至於本田銷售表現較好,預估本財年淨利約60億元,計畫明年再回購最多70億元持股。 

日本經濟產業省大臣武藤容治(Yoji Muto)對於兩家車廠合併表示樂觀其成:「當企業為提高競爭力而合作時,我們都應抱持積極態度。」並肯定此類產業合併是「促進創新與提高企業價值的有效方法」。

日產與本田早前談妥合併後,三菱將也加入日產本田集團。(美聯社)
日產與本田早前談妥合併後,三菱將也加入日產本田集團。(美聯社)

日產 本田

延伸閱讀

本田和日產合併 恐致美國工廠大幅裁員

台積電赴美投資會變「美積電」?謝金河分析美政府心態:沒護國神山 美不會那麼偉大

聯電40元關卡能撐住?接單利多來了 但外資連12天賣超13萬張「真能破底翻」?

本田宣布和日產推合併 為何只有本田股價飆漲?

相關新聞

美股早盤/四大指數飆高!比特幣重回9萬美元 特斯拉強彈

儘管國際貨幣基金(IMF)大幅調降美國今年的成長展望,美股仍擺脫昨(21)日跌勢,22日早盤四大指數均飆升1%以上,比特...

川普無法解雇Fed主席 但有哪三招可把鮑爾晾一邊?

美國總統川普周一提高對聯準會(Fed)主席鮑爾的人身攻擊,不但發文侮辱他是「慢吞吞先生」、「大魯蛇」(looser,輸家...

川普再轟鮑爾 Fed獨立性遭疑 美股道指崩近千點 那指跌逾2.5%

由於美國總統川普加大對聯準會主席鮑爾的攻擊力度,引發人們對聯準會獨立性的質疑,而交易員沒有收到全球貿易談判有任何進展跡象...

川普關稅後 再盯上台灣!美商務部長:正試圖把晶片製造業奪回來

在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各國全面課徵對等關稅的隔天,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表示,川普的戰略是提高國內工廠的生產能力,包含把半導體製造...

對等關稅在即道瓊跌逾300點!法興砍大盤目標 警告「AI溢價」消失

由於美國即將公布的對等關稅充滿不確定性,投資人對敲進風險資產持謹慎態度,美國股市1日早盤走跌,道瓊工業指數跌逾300點。

因應川普貿易保護主義 中日韓將重開睽違5年經貿部長會議討論三國FTA

日本共同社報導,共同社14日從外交消息人士獲悉,日中韓三國正在協調3月29至30日在韓國首都首爾舉行經貿部長會議。而這次...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