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在川普加徵大陸關稅前 美國企業加緊囤貨

美國企業再度祭出在川普上次任內使用過的策略:趕在加徵關稅之前囤積進口產品。如今,他們也考慮要如何因應關稅的影響:是否有辦法漲價?是否需要物色大陸以外的供應商?
據國際貨幣基金(IMF)分析,川普於2018年對中國大陸發動貿易戰時,美國業者連忙在關稅實施前提前進口。結果美國對大陸貿易逆差先是在2018年擴大,2019年再下降。
上個月中國大陸出口激增。有些經濟學家認為,這多少是因為美國選舉結果不明之下提前進口所致。中國大陸10月出口較去年同期成長近13%,遠高於市場普遍預期,比9月的2.4%的成長幅度顯著上升。
華爾街經濟專家認為,由於提前進口,中國大陸出口成長接下來的幾個月應該仍會保持強勁。
中國仍然是全世界最大的貨品出口國,而美國是最大的買家。去年,美國業者採購約4,300億美元的大陸商品,以電腦和電子產品為主。
儘管中國大陸占美國進口的比率已從2017年的22%降至2023年的14%左右,但美中之間不斷調高的關稅,都無助於抑制美國在全球貿易整體貿易逆差或中國大陸的整體貿易順差。
據IMF分析,貿易持續失衡,其實是美國消費者的強勁需求和大陸國內需求的疲弱所致。美國業者已增加從越南等地的進口比重,而中國大陸則擴大對東南亞等地區的出口。
有些經濟學家對美國能否如川普所願將中國大陸產品的關稅全面提高到60%感到懷疑。高盛經濟學家預測,就有效稅率而言,對大陸額外增加的關稅可能平均增加20個百分點。
除了對大陸貨品的關稅外,川普還提議對所有國家的進口商品課徵10%到20%的關稅。
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供應鏈管理教授Chris Tang表示,提前進口「只是濟急手段」,在關稅持續升高且範圍更廣的環境下,業者需要額外的策略。
道瓊社報導,業者已經開始將製造業從中國大陸轉移到東南亞和拉丁美洲等地,預料這一趨勢會持續下去,前提是買家能夠找到合適的替代對象 。
貝恩顧問公司今年一項調查發現,美國企業69%的執行長和營運長計劃降低對中國大陸的依賴,這比率高於2022年的55%。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