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幸運兒是誰?大樂透頭獎4.32億一人獨得 獎落這縣市

獨/竹東槍戰死者背景曝光 曾任科技公司總座、涉竹東少年命案

美化帳面數字?美首宗碳市場打詐 證期單位訴究業者C-Quest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宣布與位於華府的碳權項目開發商C-Quest達成和解。圖/路透社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宣布與位於華府的碳權項目開發商C-Quest達成和解。圖/路透社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宣布與位於華府的碳權項目開發商C-Quest達成和解。訴究C-Quest是美國證券期貨監管部門首次對自願性碳市場(VCM)疑涉詐欺的業者開刀。

碳產業新聞網站Carbon Herald報導,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指控業者涉及虛假的碳排減量報告,發放無效的碳抵換額度。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的處分令揭露,C-Quest從2019到2023年底在一些目的為減少碳排的項目裡從事詐欺。相關項目包含像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亞洲、中美洲等地裝設LED燈、高效能爐具等。

C-Quest被控製作不實報告,獲得數百萬份根本不該有的碳抵換額度或積分。

除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之外,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SEC)也對C-Quest及公司高層開刀,包含對公司前執行長紐康(Kenneth Newcombe)、前營運長史蒂爾(Jason Steele)以及碳權核算小組組長格絲瓦米(Tridip Goswami)等人提起刑事控訴。

有關單位認為業者在碳權項目裡美化數字,其實相關項目的實際減排量遠不如帳面亮麗。

紐約南區地檢署的報告指稱,C-Quest透過欺詐手段獲得價值數千萬美元的碳抵換信用額,另獲得超過1億美元的相關投資,被告的行為恐破壞碳市場誠信度,而碳市場對於應對氣候變遷至關重要。

C-Quest已承認不法並同意支付100萬美元罰金,同時將欺詐手段取得的碳抵換額度全數註銷,與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達成和解。史蒂爾也坦承不諱及認罪多項犯行,達成認罪協商,其餘幾名被告尚待定奪。

碳抵換/信用額度(carbon credits,即俗稱的碳權)是指允許排放一定量溫室氣體的許可額度。企業或組織可透過購買碳信用額抵銷運營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達標淨零排放。當前這類碳權多由一些森林保育等專案項目所產出的額度或積分。

然而交易市場上過去一段時間遭揭部分碳抵換專案減碳量不實。例如宣稱可封存多少碳,但技術上根本還沒落實,或聲稱保護多少面積森林免於砍伐,但這片森林本就不存在濫伐威脅,如此的碳信用額度完全無助於淨零排放,被譏為垃圾碳權。

美股那斯達克(Nasdaq)近日發布名為「2024年全球淨零脈動」(2024 Global Net Zero Pulse)報告,受訪的企業與組織裡有高達57%表示,會購買天然/人工科技的碳移除(CDR)項目產出的碳權以達標淨零排放。

淨零 減碳 美國 詐欺

延伸閱讀

疑赴印尼詐騙...刑事局聯手印尼當局峇里島逮102台人遣返 共59人收押

峇里島102台籍客涉詐被捕 打詐中心慰勉專案小組

澎湖啟動打詐防護網 守護全民財產安全

美CFTC通過首波碳權衍生品合約準則

相關新聞

C919將飛出陸國境? 越南政府:考慮取消監管障礙允商飛飛機在越南運營

大陸觀察者網報導,據越南通訊社,1月15日,越南政府表示,將考慮取消監管障礙,允許中國商飛公司生產的飛機在該國運營。而路...

鴻海推一把 本田、日產汽車加速談合併

日本經濟新聞與讀賣新聞報導,本田與日產汽車將討論合併,而促成這項汽車業歷史性變化背後,隱藏著台灣鴻海的身影。鴻海有意收購...

美國11月CPI符合預期 市場估Fed下周仍將降息1碼

美國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月增0.3%、年增2.7%,升幅完全與預期相符,在就業市場降溫之際,市場預期聯準會(F...

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退休 股價盤前漲逾4%

英特爾2日宣布,執行長基辛格退休,12月1日生效。

拜登政府敲定對台積電補助 提供2161億元補貼

美國商務部十五日敲定對台積電亞利桑那州美國子公司提供六十六億美元(約台幣二一六一億元)的政府補貼。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表示...

「川普交易」獨惠美股 其他市場慘兮兮

美股13日早盤在平盤附近狹幅波動,不過「川普交易」持續發燒,近日推升美股屢創新高,美元也來到兩年來最高水準。但美國以外的...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